《窮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四、品讀,領悟窮人內心。 1、過渡:文中還有許多地方描寫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展現了人物的特點。 2、點撥: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寫幾句自己的感受。 3、指導朗讀 4、探究:“非……不可”的意思,進一步感悟桑娜的善良,體味她復雜的心理。 5、交流:怎樣才能讀好桑娜忐忑不安地心理描寫? 6、總結: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文中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人性美卻在桑娜的內心活動表露無疑,下節課我們繼續通過對話解讀桑娜與漁夫的內心世界,感受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魅力。 學生瀏覽全文,用“△”標出描寫桑娜心里描寫的段落。 小組交流,通過讀展現自己的感受。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感情朗讀。 學生分層次體味讀。 以小組探究學習的方式,以多種形式的朗讀,深入引導學生在分層次的讀中進一步有所感悟。從而提高學生自學、鑒賞名著的能力,為中學的學習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礎。 ▲板書設計:9、窮人生字詞: 桑娜 勤勞、善良、有同情心寡婦 擱板帳子 ▲教學反思: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作為我校與市一中開展中小銜接研討活動的研討課。我們有以下幾點反思:一、根據新課程標的要求,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探究學習形式,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二、為中小銜接做好鋪墊,教學中既滲透鞏固小學階段掌握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及養成邊讀邊想象的讀書習慣,同步幫助學生學會梳理課前收集的大量資料,也指導了學生學會多角度品讀、感悟文學作品,指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讀大師之作的方法,為學生學會讀名著打基礎。這一點深受中學老師的肯定與好評。 三、依據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理念,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在分層次的讀中進一步有所感悟,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