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實錄
師:你的理解很正確,看來是老師的看法不對。我們再來讀一讀我們感到痛心的地方,也就是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狼被消滅以后,給森林和鹿都造成了巨大的災難。我們邊讀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浮現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生:(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想象中的畫面。
生:鹿啃光了大樹又啃小樹。(其他學生開始笑)
師:看來同學們有些意見了,請問是先啃大樹嗎?請繼續說。
生:鹿啃光了灌木叢又啃小樹,啃光了小樹又來啃大樹的樹皮,森林被弄得面目全非了。
生:本來郁郁蔥蔥的森林變成了大沙漠,鹿群發狂地奔跑著尋找食物。
生:森林中只剩下一點點可憐的食物,一群鹿都來爭搶,一些老弱病殘的鹿搶不到食物,只好活活地餓死了。
師:為什么森林中會沒有足夠的食物呢?
生:因為森林中的食物是有限度的,現在鹿太多了,這樣食物就不夠了。
師:這讓我們想起前不久在《積累·運用》中所學的一句名言,地力之生物……
生:(接著背)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師:看來,我們古人真聰明,這樣的道理他們早就明白了。
生:森林中全是黃色的土地,鹿與狼兩敗俱傷。
師:大家說得很好。面對這樣的嚴峻的現實,怎么辦?大家有何高見?
生:放狼。
師:辦法很好。這場災難出現后,美國政府為挽救錯誤決策帶來的惡果,于上世紀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計劃,想不到卻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未及時實施。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這個計劃終于在1995年得以實施。當年從加拿大運來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煥發勃勃生機。
師:大家可以看到,要實現放狼計劃是如何的困難。我們都主張放狼,那么我們把自己的理由說給大家聽吧。為了做到有理有據,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說。
生:(讀課文,作準備)
師:好,我們來說出自己的理由。
生:放狼可以使生物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我們不能破壞平衡。
師:你的話不能說服我。放了狼的話,不是又要去吃鹿了嗎?我們的目標就是要保護鹿呀!
生:不能這樣說,狼雖然吃了鹿,但是多數是病鹿(師插話:為什么不吃健康的鹿呢?),因為健康的鹿跑得快,狼很難追上。吃掉了病鹿,就減少了疾病對鹿的威脅。
師:有道理,還有其他理由嗎?
生:另外,狼吃掉一部分鹿后,就可以控制鹿的數量,這樣就不會給森林帶來危害了。
師:有道理。歸納一下,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數量,二是可以減少疾病。我想還有一條理由,鹿為了不被吃掉,就會拼命地奔跑,這樣鹿就會更加強壯?梢哉n文中沒有寫這一點,看來作者也有失誤的地方。這樣吧,我們就幫作者把這點補起來。先想一想,這點要補在什么地方。(學生找到位置后)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句,看要接上一個什么詞語才會順暢。
生:(讀課文)可以加上“而且”,還可以加“并且”。
師:對,我們就把這句話加上去吧。加完后,請自己讀一讀,看是不是順暢。
生:而且提高了鹿的奔跑速度。
師:請注意,我們可不是在培養跑步冠軍。
生:而且,鹿為了逃命,只好拼命地奔跑,速度提高了許多,身體也健壯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