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雜談
2、充分發揮教師的監控職能:
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把握不好度,即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以至發現學生發言中的一些問題也不敢指出來,學生出現問題說明他還有疑惑,教師如果不能夠及時糾正,學生還是不得其解。因此,當學生對某些難理解的內容體會不到位時,老師要講解,如果能達到“一語驚天”,豈不是起到“畫龍點睛”的目的了嗎?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中撥開云霧,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如《唯一的聽眾》一課教學中,學生在歸納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老教授幫助一位青年人的事。顯然學生不會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教師就要把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告訴學生,即要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具體,使沒有看過文章的人通過你的歸納也能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再試著歸納一下,學生就能正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了。可見教師當講則講,講在重點處,體現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這也是課標中反復強調的。
3、正確指導學生的朗讀:
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要讀出語氣,由于缺少方法,學生總是不能讀到位,出現念讀、唱讀的現象。經過專家的指點,我們的教師在指導上有了明確的認識。如:在教學《在炮兵陣地》一課,有一句描寫彭總的話“別的事?什么別的事!”“還有比守住你們陣地,不讓敵人的炮彈把你們的陣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嗎?……”在指導這一句時,教師抓住“電閃雷鳴”這個詞讓學生去理解,然后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電閃雷鳴發作會是怎么說,你試著讀一讀,學生體會到了彭總語調一次比一次高,有的學生體會到:彭總是喊著說的這些話的。有了這樣的體會,學生的朗讀才能夠真正到位。
新課標強調,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然而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老師是否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否引導得法,沒有這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一切皆為空談。教研員的指導,使我們更清楚了語文教學的主旨,語文教學其實并不高深莫測,做為教師,把握好每一類教材的讀書方法,不同的課文類型,運用相應的學習方法。把說、讀、寫有機結合,相信學生會在有目的的指導下,真正提高語文水平。做為教者要立足于學生,著手于教材,結合廣闊的生活,因勢利導,講究教學的藝術,導之以法,才能使學生充分地、自主地學習,發揮其聰明才智,提高多方面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