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題名稱:伯牙絕弦
學 校 新星學校 設 計 者 牛丹 年 級 六年級 學 科 語文 章 節(jié) 第八單元第25課 學 時 1 教學環(huán)境 硬件環(huán)境 電腦、投影儀 軟件環(huán)境 課件、資料、音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2.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者分析 本班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而且差距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夠自信,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媒體、教學資源、教學工具(含教學平臺)的使用及分析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復習檢測舊知 關于描寫友情的詩句 學生背誦 感受朋友之間的友情 多媒體輔助演示 呈現(xiàn)新知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 由課題入手,揭示人物之間的關系,直入課文主要內容 課件 操 練 多種方式讀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的友情 學生拿筆批注 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討論、合作 探究等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何以見得?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什么?伯牙為什么破琴絕弦? 小組學習 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子期是伯牙的唯一知音,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體會子期死后,伯牙的絕望心情 拓展學習 伯牙和子期相遇相知的故事,子期死后,伯牙在墳前賦詩 課件展示 知識、技能 運用展示 總 結 讀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你想對伯牙說些什么?你有什么啟示?你將怎樣去對待朋友? 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 所念 知音 子期 必得之 作 業(yè) 1. 背誦課文。2.學了課文之后,將你心中的想法寫下來。 課后反思 本文雖是文言文,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可借助注釋進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本課難點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閱讀這個文本,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么在事業(yè)最頂峰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xù)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置懸念,之后在理解完課文后再向學生問:“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我也注重了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