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教學實錄
我問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文章的人。
師:那讀者?勝利者?那善弈者呢?
生:讀文章人的。取得勝利的人。善于下棋的人。
師:這樣看來,者字,嚴格地應該當“的人”來講。你們剛才講的作者是作文章的人,。。。都是的人,是嗎?
師:第二個問題?誰學下棋?
生:兩個人。
師:他們讓弈秋干什么?
生:讓弈秋教導他們。
師:有些別扭。如果說老師今天教導《學弈》這課,你聽著覺得怎樣?那可以怎么說?
生:讓弈秋教他們學下棋。
師:對,這樣說就順多了。其實我們在利用注釋幫助理解文言文時,不能只把注釋原封不動地套進去,這樣聽起來有種硬邦邦的感覺。你把注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變成自己的話,自然地講出來就行了。
三:深入課文,感悟道理
師:弈秋的兩個學生是怎樣學下棋的?他們學得怎樣?下面你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看誰最先解決問題。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師:之是什么意思。
生:的教導。
師:沒錯,注釋上是這么說是,但我們平常不是這樣說話。比方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這個老師的話是不是就是教導我們的話。所以這里怎么說較順口些。
你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個句子的意思連起一說說?
師:這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怎樣?
生:專心致志
師:除了可以用專心致志這個詞外,還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了的學習態(tài)度?
生:一心一意,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師:同學們想一下,有了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這棋肯定能學得怎樣?用一個詞來說明?
生:成功
師:另一個學生怎樣學呢?
生: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第一個之是什么意思?
生:弈秋的教導。
師:對,和上面的是一個意思。第二個呢?
生:天鵝。
師:你怎么知道?
生:前面說的是天鵝,后面肯定射得就是它。
師:你真會理解,能根據(jù)上下句子理解,真會學習。你能說說這句是什么意思嗎?
生:(略)
師:你看這個學生,不好好學習,還想獵殺珍貴動物,比起前一個人,這人能不能學會?那他失敗的原因如果也用成語來概括,你想到哪個成語?
生:一心二用,心神不定。
好,下面我們對比著讀這個兩句子,體會一下兩人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
(男女讀。)
師:弈秋的這兩個學生,一個是專心致志,一個是三心二意,他們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習結果會怎樣呢?書上是怎么說?你能找到嗎?
生:雖與之學。。。。。
師:這里也有兩個之,你能說說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個是前一個人,第二個是后一個人。
師:你再聯(lián)系句子去讀讀,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
生:都指前一個人。
師:對,雖然后一個人和前一個人一起學,但是總是不如前一個人。
師;真是奇怪,同是一個老師教學下棋,竟然會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是怎樣分析的?
生:(讀最后一句:為是其智。。。。。。。)
師:同學討論一下:這句話如何理解?
生:(說意思)
師:造成兩人學習的結果不同,并不是他們智力存在著差別,而是(引出——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是專心致志,后一個是三心二意。)
師:請大家再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談談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生1: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生2:學習要專心致志。
師:對,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則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