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課堂實錄
背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這種方法,學懂課文,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在“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下,本堂課所想要研討的意義所在。
一、從詞入手,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下午好!
生(齊):老師下午好!
師:檢查大家幾個詞語,不過有個要求,我寫的時候,只準看,不準念出來,能做到嗎?
生:能。
師:板書(誕生)誰會讀?你來讀。
(學生紛紛舉手)
生1:誕生
師:誰還會讀?
生2:誕生
師:你來。
生3:誕生。
師:讀的很好,你們覺得這個誕生哪邊比較難寫。
生1:這個誕字中間的那個是撇豎橫豎折,有的同學會寫成,撇橫豎橫。
生2:有的同學寫那個延字,會先寫外面那部分,再寫里面那部分。應先寫里面的,再寫外面的。
生3:那個生字,第一橫短,第二橫較短,第三橫是最長的。
師:(板書:測量)這個詞讀什么?
生1:測量
師:請你讀
生2:測量
師:讀的很好,大家一起讀
生(齊):測量
師:這個量是什么字?
生(齊):多音字
師:還有什么讀音?
生(齊):liàng
師:(板書:旋轉)這個怎么讀呢?
生1:旋轉(zhuǎn)
生2:老師,他讀錯了。應該讀旋轉(zhuàn)
師:還有誰會讀?
生3:旋轉
生4:旋轉
師:同學們預習很到家!今天老師要用誕生這個詞來送大家一句格言。(師板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這篇課文是誰寫的?
生(齊):葉永烈
師:昨天有沒有同學去找過他的資料?你們知道這個作者嗎?
生1:葉永烈,浙江溫州人。著名科普作家、傳(chuán)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科幻故事《小靈通漫游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秀讀物獎。
生2:他讀錯了,應讀傳(zhuàn)記,他讀成了傳(zhuán)記。
師:應該讀什么啊?
生(齊):傳(zhuàn)記
師:其實啊,我們小時候常看的《十萬個為什么》的主編之一就是——
生(齊):葉永烈
師:昨天同學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問題呢?有問題的請舉手!
生1:縱觀千百年的科學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援,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我想問,這里面的“?”指的是什么?“!”又指的是什么?
師:跟他有同樣問題的請舉手!
(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師:看來這個問題有很多同學都覺得有疑問。還有問題嗎?
生2: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后。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為什么作者說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是一個真理?
師:是啊,他怎么知道這句話是真理啊?還有嗎?(看到學生都不舉手了,提醒說)還有哪些同學昨天在預習的時候碰到了問題,你要敢于提出來!
生3:第四自然段中的無獨有偶是什么意思?
師:無獨有偶,這是一個什么?
生(齊):成語!
師:老師把它(無獨有偶)寫在這。看來同學們的問題可真不少,老師昨天在預習的時候,我也遇到了剛才同學們說的問題。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發現這篇課文有一個特點,它里面的詞語啊,特別有趣。只要我們能學懂這些詞語,就能夠把這篇課文學懂。現在,老師請你打開書本,把這篇課文放聲地讀一讀。讀完以后,找一找哪幾個詞語讀起來特別有趣,看看你找的是不是老師找的一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