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師:齊讀1、2行詩,十五歲就去從征,“八十始得歸”的“始”是什么意思?(才)從這個才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啊,好漫長的時間呀,算一算中間經過了多少年?
師:65年啊,780個月,23739個日日夜夜,多么漫長的歲月呀,讓一個朝氣蓬勃,天真無邪的少年,成了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齊讀1、2行詩。(讀出漫長的感覺)
師:這漫長的六十五年里,他都經歷過些什么呢?(生自由說)
師總結,引讀:這65年里,他南征北戰,多少次死里逃生,讀——
這65年里,他殺敵無數,九死一生,半夜里常常被惡夢驚醒,讀——
這65年里,他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忍受著傷痛的折磨,讀——
師:這些都算不了什么,這漫長的65年里,他孤身一人在外,你知道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嗎?(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思念)
師:讓我們一起和老兵去經歷他的心路歷程,從十五歲離家開始,十五年過去了,他三十歲,應該是成家立業的時候了,他還在征戰:十五從軍征,三十盼歸去。
又過了十年,他四十歲了,皺紋開始爬上了額頭,他還在征戰:十五從軍征,四十盼歸去
又過了二十年,他已是六十歲了,頭發開始花白,換今天,應該是退休的年紀了,他依然在征戰:十五從軍征,六十不得歸
又過了十年,他已經七十歲了,背開始佝僂,腿腳已經不靈便,他依然在征戰:十五從軍征,七十不得歸
哦,又過了十年,他已經八十歲了,步履蹣跚,拄著拐杖,他實在不能再征戰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板書:血雨腥風 九死一生——戰場上
2學習3——6行詩,體會老人希望落空后的心情
師:他終于可以回家了,他收拾起行裝,踏上歸途的時候,該是怎樣的心情?拿出筆寫下來。他會想到誰?叫著親人的名字寫下來。匯報。
讀:道逢鄉里人:“家里有阿誰?“
板書:滿懷希望 急切回家——歸途中
師:可是“鄉里人”告訴他“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好比一盆冷水當頭撲下,在戰場九死一生,跋涉千山萬水回到家,等來的卻是這樣一個消息,此時老人是怎樣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讀:5、6行詩
板書:聞噩耗 希望落空——遇鄉人
3學習7——14句詩,體到老兵回家后徹底失望的心情
師:鄉里人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家里人都死光了,此時他的心里還存著最后一線希望,當回到家時,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用筆勾出來。
讀7——10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生通過聯想,想象老兵對少年時代生活的回憶,和如今的滿目荒涼相對比,體會老兵的痛苦)
師:曾經熱鬧溫馨的家園,變成了墳地、荒野,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沒有了,早已物是人非,再讀7——10句詩。
師:走了多少了路,這個筋疲力盡的老人,他多希望喝上一口熱水,吃上一口熱飯啊。他只能——讀“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做好了飯,卻沒有人一起分享——讀“
讀8——14句詩
板書:家破人亡 絕望——回到家
師:作為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經歷了九死一生回到家中,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可是呀,殘酷的現實,讓他的一切希望都化為了泡影。讀最后兩句詩,他絕望地走出家門,站在門口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