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診斷與矯治。
環境烘托:
a、看圖,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岡……臥龍”把什么比作什么?體會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讀。
細節描寫:
a、從哪些詞看出(諸葛亮是劉備訪求的賢士)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虔誠。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的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b、看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感受。
c、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劉備聽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讀。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導復述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師引述,學生接著往下說。
2、同桌練說。
3、指名復述。
五、課外延伸,發展性診斷。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的故事嗎?
第一課時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通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3.按“三顧茅廬”的順序紿課文分段。
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劉備是個怎樣的人。按“三顧茅廬”的順序紿課文分段。
1.揭題解題。(1)顧:拜訪。(2)簡介<三國志)(背景知識)。
2.按要求自學課文。
(1)輕聲讀,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岡(gang) 謁(ye) 數九寒天(shu)
(2)自學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大賢、仰慕、出山、輔佐、謁見。
(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檢查是否讀通,隨機正音o
(2)注意“謁”與“藹”、“快”與“快”的字形的區別o
(3)指名說說對思考題的理解。(只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學生回答完全正確。)
4.按“三顧茅廬”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寫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劉備第一次去見諸葛亮,諸葛亮出門去了,失望而歸。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冒著風雪去見諸葛亮,而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快快而回。
第三段(第3—6自然段)寫劉備三訪諸葛亮,耐心等候,終于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共圖大業。
5.作業:作業本上1、2、3題。
第二課時
1.學習課文,進一步認識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土的精神。
2.比較三次去茅廬的異同,為分辨文章詳略打下基礎
進一步認識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土的精神
1.聽寫詞語。
2.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在課文中劃出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相請的詞句。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有關詞句。
(2)小組討論交流學習結果。
(3)指名匯報,同學評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