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廣玉蘭課例與反思
根據本單元教材的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應是:如何引導學生讀懂文中表現廣玉蘭幽香、純潔及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以上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在教學伊始,用情境導入的方法讓學生觀看盛開的廣玉蘭的畫面,說說自己對廣玉蘭的印象,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產生閱讀文章的欲望。
然后檢查學生生字詞的預習情況,指名分節讀課文。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隨后讓學生回答提出來的思考題(作者是怎樣介紹廣玉蘭的?)從而導出對課文最后一節的學習。讓學生首先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了解到廣玉蘭的特點,培養了學生抓住中心段展開學習的能力。
接著我抓住廣玉蘭幽香、純潔的特點,導入到對課文一、二自然段的學習。
這一教學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第一節時,我的意圖是想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抓住重點語句(一股 淡淡的幽香蕩漾)體會其幽香(誘人、四溢、沁人心脾……),括號里的詞都是從文中體會到的,這就培養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和運用詞語的能力。為提高表達能力打好基礎。在學習第二節時教師就盡量放手讓學生用學會的方法去自讀自悟,教師只在檢查過程中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抓住(純白、淡淡的青綠色、滲透、玉琢冰雕、柔韌、彈性)體會花朵的潔凈高雅,并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形容花瓣的特點(如:潔白無暇、冰清玉潔、高貴典雅等),從而體會其純潔的特點。
最后,根據段落的結構指導學生背誦第二節。把背誦落到實處。并要求學生課后自讀課文3—5自然段,畫出課文中表現廣玉蘭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句子中的思想感情。提出學習要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不過教學實際與自己的設想還是有很大差距,孩子們的發言與讀書情況都不盡人意,敢發言的孩子不一定真正讀懂了,真正讀懂的孩子不一定敢發言。六年級的孩子已有害羞感,站起來讀不好書不代表真的不會讀書,有很多孩子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廣眾面前“有感情”地讀書。這些種種“怪現象”也是擺在我們高年級語文老師面前的最值得研究的課題。
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祝愿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年輕老師都能在每一次遺憾中汲取營養,使自己不斷地成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