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掃路人》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通過游人與掃路人的深刻的對比描寫,以及對掃路人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的生動描寫,刻畫了一位質(zhì)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的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感悟生活,培養(yǎng)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難點: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天游峰圖片及文章中描寫老人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質(zhì)疑激趣。
1、多媒體顯示天游峰圖片,引導學生復述它的“險”。
2、引導質(zhì)疑:就是這樣一座險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每天一級一級掃上山,再一級一級掃下山,清掃著一千八百多級臺階。同學們,如果你們是前來天游峰采訪的小記者,老師就是這位掃路人,你們想問我什么呢?
3、談話引入:是呀,老人累嗎?他為什么不退休?這位可敬的老人給了我們一個謎。本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近老人,憑自己的力量解開這些謎。
二、小組合作,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快速閱讀課文4—12自然段,畫出描寫掃路人神態(tài)和語言的句子。(神態(tài)用“ . ”標,語言用“——”畫;先獨立畫,然后同桌交流)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朗讀所畫的描寫老人的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完成下列作業(yè):
1)邊讀邊聯(lián)系上下文,并能大膽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么?
2)試著將你從所畫的句子中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3、全班交流
1)談話:你們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呢?為什么?
(各組代表用自己的話匯報,如感受不同,同學之間互相補充。)
2)通過讀、評、議、演理解文章重點句。
①“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②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但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家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嗎?”
(抓住“不累、好山好水、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悠然、早該、實在、舍不得”等詞及反問句,引導學生讀、評,讀出怡然自得的語氣,體會掃路人對大山的一片深情及掃路人樂觀、不斷攀登的精神。
③“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a、辯論:30年后,眼前的這位可敬的老人能請作者喝茶嗎?
b、有感情朗讀。
c、結(jié)合課文第11自然段,分角色表演。
d、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引導學生質(zhì)疑后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該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jié)全文
(師和著樂曲,生全體起立,閉上眼睛、合攏雙手)同學們,雖然30年后這位可敬的掃路人不一定能與作者相聚,但還是讓我們一起為他能成為一位百歲老人而祝福祈禱吧!因為正是這位普通的掃路人,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如此充滿了希望,再苦再累的日子,我們也要笑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