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
4、師生梳理本課討論問題: 引導觀察盧溝橋圖片。相同圖片搜索結果-百度識圖 a.、為什么弟子們用心地挑挑揀揀結果卻兩手空空地走出了麥地?b、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小麥嘲笑弟子們什么?c、為什么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只許進,不許退”?d、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們剛剛摘下的?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說話用了什么樣的語氣。 2、指名說,你認為可以填上什么詞,為什么?可填“嚴肅、不容置疑”,理由是蘇格拉底的話特別是“只許進不許退”是命令式的,沒有商量的余地。 3、指導讀這一段。 六指導書寫。 七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雖然……但……”“即使……也……”造句。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于抓主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并能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我們穿越2500多年的時光隧道,與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一同走進《最大的麥穗》這座精神殿堂,與大師對話、交流,讓我們徜徉其間。 二、學習課文: 1、潛心讀課文,與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對話、交流,定會有所收獲。對話要有根有據,讓我們先對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學生人人自由朗讀課文,圈畫讀寫批注。 3、學生帶著問題再讀書,邊讀邊做批注,將思考的結果、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書旁。 4、我們與蘇格拉底零距離接觸,傾聽他的聲音。談談你對蘇格拉底的看法,從文中找出依據。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哪些獨到之處呢?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人有什么啟發呢? 閱讀交流預設: a“只許進不許退”——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b“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態度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c“……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摘麥穗很認真,但眼光不夠開闊。 d“總認為……總以為……”——總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現在”。 e“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讀好這句話)弟子們失去良機、一事無成,無比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