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導學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積累好詞佳句并相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引導學生讀出姥姥是位心靈手巧、勤勞善良的人,她的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課前預習】
1、把課文正確、流利。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3)思考:圍繞著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2、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刁難 擇菜 薅草 左鄰右舍 嘖嘖贊嘆
馱著 豈知 小屯里 無可挑剔 清清爽爽
(1)你想提醒注意讀音的字有(標出讀音 ):___________
(2)你想提醒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_
(3)你理解了哪些詞義?
【知識鏈接】
剪紙是我國的一種民間傳統工藝品。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后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故事人物,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剪紙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職業藝人則用一種特制的刻刀刻制,所以,剪紙又稱為“刻紙”。
【預習反饋】
1、指名小組開火車讀詞語。
2、正音。
3、提醒字形。
4、你理解了哪些詞義?
5、齊讀詞語。
【合作探究】
一、小組初讀課文并完成:
1、小組內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流利,注意相互正音;用“ ”畫出你喜歡的句子 ,用“_____”畫出你認為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姥姥?
圍繞著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分別在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
二、小組默讀1-3自然段,思考討論:
1、從第1自然段的哪兩個詞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紙非常受歡迎?用“·”標出來。
2、姥姥的剪紙為什么非常受歡迎?
3、1—3自然段,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姥姥?
【當堂檢測】
一、看拼音寫詞語。
diāo nàn qǐ zhī tuó zhe qīng qīng shuǎng shuǎng
( ) ( ) ( ) ( )
二、填空。
1、剪紙又稱為_________。它貼在窗戶上叫__________,它貼在門楣上叫_________。
2、“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這句話用了______的手法寫出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姥姥神了! ”這其中的“神”字指姥姥的剪紙(填寫四字詞語,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