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案例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閱讀本文,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2)說出課文所講的主要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本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讀報的重要性,并了解、掌握讀報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并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行讀報。
重、難點與關鍵
1、懂得讀報的好處。
2、學會讀報的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報紙若干、生子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設,學生親身體驗
1、教師設計晚上自習題。(并不講第二天要上這一課)
2、要求學生每人買一份報紙。
3、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業(半個小時):
(1)這份報紙共有多少版?怎樣折疊排放的?為什么要這樣排放?
(2)共有多少種版面標題?按先后順序分為幾大類型?列出標題來。
(3)第一版與其他版的設計有什么不同?仔細找出不同點想一想為什么。
(4)你看這份報紙時,覺得怎樣看既快又有收獲,寫寫方法。
(5)你讀了這份報紙后,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收獲最多的是什么內容?畫出批注。
(6)你認為讀報對你有什么好處?準備一個簡要的談話提綱。
二、先交流、引導,再學文、談體會
1、學生互相交流昨晚讀報作業。教師巡視中傾聽學生發言,將失誤之處默記于心。
2、對昨晚讀報收獲有了明確的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讀報的實際進入這一課的自學。
3、整體感知,了解結構。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第4第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第6第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4、結合課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腸蕩氣”等重點詞語,先朗讀課文第1至第3自然段然后談一談自己讀報的視覺感受。
5、再結合課文中講的讀報方法的句子第6第7自然段,朗讀并談談自己讀報的真是體會。
重點理解:
(1)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2)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使你有新的感受,給你新的啟示。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6、請學生簡要地概括和歸納一下學習本課的重點收獲:懂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7、教師范讀課文,并分別對學生所讀和所做交流做一個剪短的總結。
三、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四、課堂小結
1、你們學習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么本領?
2、你能向大家推薦一些報紙嗎?
(《日報》《晚報》《中國少年報》《小學生作文報》《小學生英語報》。。。。。。)
、是啊!既然讀報有這么多好處,大家也知道了讀報的方法,老師希望大家在課余時間能夠自覺地養成認真讀報的好習慣,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