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課內閱讀總復習
技巧指導:“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我們回答這類問題的時侯,通常可以套用這樣的答題模式:“不行。因為(分別解釋兩個詞),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后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征)。”
例子: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把“綠”換成“到”、“過”、“入”、“滿”,好嗎?為什么?
答:不能換。“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有春天的色彩感覺,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更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也有動感,好像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吹過,然后江南便開始變綠。用得絕妙;“到”“過”“入”“滿”等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
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出神入化。 用“綠”,
二、仔細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注意理解帶點的詞語,寫出你對下列句子的理解。
(一)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十六年前的回憶》
1、“瞅了瞅”表面上看是 的意思,其實包含了父親對親人的 ;
2、“偉大的力量”是指 ;
3、句子中的“——”,在這里的意思是 。
4、之所以父親面對極端危險和困難,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坦然自若,因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