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姥姥的剪紙
a.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練了,就能產生巧妙的辦法,手就會靈活。
其實熟能生巧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許多俗語就說明了這個道理,你能說出一兩句嗎?(投影出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姥姥是怎樣做到熟能生巧的呢?誰來說一說?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請你舉例說說。
“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甚至摸黑剪。”從朗讀中,你體會到了姥姥剪紙的時間長、次數多,所以姥姥熟能生巧,技藝嫻熟。例如打毛衣、包餃子。
3.學習7——12自然段。
(1)用波浪線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的姥姥剪紙作品的句子。
(2)討論交流:
出示:a.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的背上;b.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你能給這幅剪紙給個名字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分角色讀一讀。)
(3)小結:是呀,正是姥姥的充滿神奇的剪紙拴住了我,讓我幼小的心和姥姥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分角色讀7-12自然段)
4.學習第13自然段。
(1)媒體出示: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姥姥對我的期待是牽掛著我,希望我平平安安,盼望我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
(2)姥姥對“我”充滿了思念與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嘗忘記過姥姥呢?引讀最后一段。
a.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了什么?(我對姥姥、對家鄉的思念)
b.是呀,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聲”指聲音,可能有哪些聲呢?(剪紙聲、姥姥的說話聲)“色”指的是什么?(顏色、活動、人物)小練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我仿佛聽到了(),又仿佛看到了()。
六.總結課文。你從課題中讀出了什么?
剪紙不僅展示了姥姥的心靈手巧、技藝高超,更體現了姥姥對“我”的疼愛與牽掛,同時也寄托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梁,聯結了“我”與姥姥之間的親情,它宛如紐帶,連接了“我”與姥姥心靈的距離。
三、當堂訓練。
1、“熟能生巧”的意思是。姥姥剪“”最熟悉不過了,是因為她剪,剪,剪,
剪,剪,甚至剪。從中我體會到
。
2、“熟能生巧”這個道理有許多俗語:、。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
四、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
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總是在,老?偸窃。我擺弄著,對的兔子與的老牛充滿了好感。
(2)事實上,我不管走,走,夢中總不時映現和村路兩側的。無論,無論,只要憶及那,我的心境與夢境就。
3、課文以“姥姥的剪紙”為題有什么妙處?
4、拓展閱讀,回答問題: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當夜幕籠罩的時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嬰兒一樣地滋潤著禾苗;每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它又最早睜開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隱自于空氣中,夜晚無聲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挾風雷鳴電閃以炫耀它們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樣對一切殘酷無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暫的一生獻給禾苗,面對禾苗卻從來無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園丁,培養著祖國的花朵;多么像我們敬愛的老師,燈下伏案夜以繼日地工作,把畢生的心血滴滴灑在我們的心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