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冊及教學反思
(4)索橋到底有哪些故事?
閱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為學生搭設問題研究的平臺尤為重要。初讀課文后,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課文
1、索橋到底什么樣子呢?有什么特點呢?? 讀課文,邊讀邊畫相關的語句,邊思考。
2、看圖片,直觀感受索橋的樣子。看到了索橋你有什么感受。
3、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課文。
讀課文,思考
橋長,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兩邊有竹索編的欄桿。沒有橋墩。
交流感受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索橋的特點服務。使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變為具體的形象,再回歸語言,更好的理解與感悟。
1、為什么要修建索橋,是誰修建的?我想等你們了解了關于索橋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了。
2、默讀課文,想一想索橋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結合文章內容及課前所查找的資料想一想你從中有哪些收獲與體會。
默讀,自學,邊讀邊畫相關語句,做批注。
從這些故事中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和同學交流。
作者的感受:“魚嘴”依舊擺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變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那是怎樣的手和心呢?
第二課時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讀書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課外資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樣修建都江堰的。
討論。(勇于克服困難,勇于犧牲,為他人著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創造精神,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為人)
讀書是學生自身的一種參與、體悟行為。如果失去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強迫學生被動讀書,那么學生的興趣與情感無法體現,學生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就會成為一種“有口無心”的形式過程,必然落入死讀書的巢穴。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愛好、認知水平、閱讀能力出發,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給學生留下選擇閱讀文本內容的時間和空間,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欣賞揣摩、誦讀,促使學生主動讀書,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橋上,欣賞著獨特的風光,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有了新的收獲與體會。同學們今天也追隨著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帶著新的感受有語氣地再讀一讀。
索橋的故事自然不止這么一點都江堰也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你了解嗎,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講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橋上站片刻,一定會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看圖片,我們一起欣賞這里的景象,此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東西?
看圖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多媒體課件的引用,幫助學生親身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都江堰,索橋的雄偉,美麗。從而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與才干。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表達欲望,難點也在其中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