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教學實錄——《只有一個地球》
師:還有誰對這一段非常痛心嗎?
生:人們不保護這些資源,實際是對自己的毀壞。
師:你們可以在這這詞語上畫個三角形。(板書:生態災難)你們知道哪些生態災難呢?
生:美國用珊瑚島作實驗,因為核污染,不能再生活。
生:太平洋上有一段“死亡之谷”,海面上有一種受污染而生出的藻類,讓這一段失去了生命。
生:森林被伐,沒有人住。
師:森林被伐,風沙漫天,水土流失,人們背井離鄉。
生:大氣層遭到破壞,導致了酸雨的形成。
生:土地變成了沙漠。
師:沙漠肆虐,(指板書)不要小看了這四個字,再讀一讀,大聲讀。
(生繼續交流讓自己痛心的句子)
師:我聽得出你非常焦急。
(再指名讀)
師:你不僅感受到這種威脅,而且你有一種呼吁的想法。
(生再讀)
師:聽得出你的聲音里飽含著一股義憤,想說嗎?齊讀吧。
(齊讀)
師:每個人的表情都那樣凝重,能高興嗎?高興得起來嗎?能輕松嗎?輕松得起來嗎?還想說嗎?繼續。
生:(讀“如果人們不加節制地開發”一段,并談自己的看法。)
師:短短的三分鐘,“不加節制”這個詞用了三遍,值得劃一劃。從不加節制地開采著礦產資源看出了什么?
生:幾百年才能形成的資源是寶貴的--
師:不能漏啊。幾百萬年(板書)
生:幾百萬年才能形成,卻這人類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破壞了,人類真是太不應該了。
師:同學們,幾百萬年,向千萬年,甚至幾億年才能形成的資源被貪婪的無知的人們破壞著,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很傷心,感覺到媽媽正在被破壞。
(指名讀)
師:女孩子表達的方式比較含蓄,含蓄的語調背后絕對是不平靜的心情。
生:讀到這里,我非常慚愧,這是地球媽媽幾億年的努力工作才奉獻給我們的,我們幾百年、幾十年就能破壞掉。
師:還有別的嗎?讓你心情沉重嗎?
生:(讀“慷慨地--”一段)地球如此慷慨,人類卻隨意破壞。
師:地球的慷慨和人類的貪婪,地球的無私與人類的自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生:(讀“地球很小很小--”一段)我從“只有”、“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間太小了。
師:不對呀,書上有問題呀,地球應該“很大很大”,改嗎?
生: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五顆行星中一棵。
師:你管太陽系干嘛?地球有一億平方公里呀。
生:地球人口很多,人均面積很少。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生:60億。
師:再過五十年,人類將有多少?
生:90億。
師:地球可以養活多少人?
生:30億,40億,10億,80億。
師:80億。再過五十年,地球上將有90億人,有10億將生徨地餓死。地球大不大?再讀一讀這句子。
(生齊讀)
師:正是基于這種認識,作者才發出這種感嘆:只有一個地球,應該保護地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孫后代。再讀一讀我們的心聲。
(生讀)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吧,為什么《時代周刊》把地球評選為年度新聞人物了吧。再讀一讀。
(生讀)
師:因為宇宙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