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懷念母親
師:這是存留在作者腦海中關于母親最深刻的記憶了,因此當母親突然去世,作者內心深處又怎能不恨?
(8)還有哪個句子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悔恨?
(9)出示句子: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句話,你能讀懂些什么?
師: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可見母親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終生遺憾。
(10)(出示資料: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
讀了這則資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師:是呀,當作者即將大學畢業,即將有能力贍養母親的時候,母親卻離開了自己,這怎么不讓作者難過、悔恨?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讀第二自然段。
(11) 師:通過剛才我們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懂下面這一段最為痛苦的文字。(請一個讀書特別有感情的同學讀。)
生讀: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這段文字又讓我看到了季羨林的那顆悔恨之心。
3、在季羨林心中,他認為什么最重?(母親)母親,母愛最重!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東西。他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懷念著自己的生母,直到他離開自己的祖國,來到了異鄉,來到了德國,來到了那個孤寂的小城。這么遠的距離割斷了他的思念了嗎?請同學們讀一讀他寫的日記,哪一則日記也寫了懷念母親?
4、第二則日記中,你還發現了什么?
師:作者看到房東太太知道兒子要回來,高興得不得了,后面用了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師:這一切作者都看在了眼里,他仿佛也看到了什么?
師:所以作者認為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
一樣的—————— ,一樣的——————。
四、總結本課內容,延伸下一節課。
教學反思:執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第一課時后,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里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一、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親身母親懷著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問題,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等詞句,在讀中感悟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
二、縱觀整堂課,我引導學生品讀做得有點欠缺。在精讀課文時,我采用了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由面過渡到點這是正確的。但是學生找出體會最深刻的語句后,我在引導學生讀時,個別學生讀的很好把自己的體會完全融入到朗讀中,但大部分學生沒能讀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