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設計
孩子們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五、課后診斷: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讀代講,以讀促思”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學習。本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漸漸走進文章,走進作者,這一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品讀文章從學生最受感動的句子入手,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書、思考,從語句中感受巴金爺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平常我們了解到的87歲的老人該是怎樣的生活?巴金爺爺87歲高齡了為什么還想著奉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對比中更增加了對巴金爺爺的了解和敬重。整個教學設計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恰當的思想教育,有針對性又不留痕跡。
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這樣的一個環節 , 在我們生活中,像巴金爺爺這樣的人很多很多,他們的付出令我們感動不已:我出示了費俊龍、聶海勝他們的圖片和2006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讓學生讀了一遍。教后覺得讓學生說說有哪些人物就行了,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另外作業是安排了,但沒有時間做。課堂上一是因為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到位拖了時間,二是自己在時間安排上事先沒有預測好。由此,我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對文本的深度解讀是非常重要的,你對教材內容挖掘得有多深,你上課的高度就有多高。我想到,一堂課不可能面面俱到,應抓住重難點的東西,其余的就應該大膽地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