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導學案
六下語文第三單元集體備課
本組教材圍繞“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這一專題編寫。
教材分析:
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我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對敵人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解放戰爭時期的郝副營長在一次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壯烈犧牲;開國總理周恩來為了新中國的發展,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雖然沒有具體介紹張思德的事跡,但通過查找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戰士張思德打仗、紡線、燒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救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本組教材中的人物所處時期不同、崗位不同、事跡不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卻是相同的。為了人民的利益,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紀念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
2.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重點難點:
掌握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從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紀念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能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查的資料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突破措施:
1.本組教材不僅內容感人,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去發現。
2.本組課文距離學生生活都比較遠,因此課前應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并在重點、難點上給以必要的點撥,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本學期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組課文時,要盡可能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放手讓他們討論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學能力。
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包括講評),“回顧與拓展”中“交流平臺”與“日積月累”合用1課時,“課外閱讀”的1課時可以開展一次班級讀書會,讓學生交流閱讀革命題材小說后的感想。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導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實質,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
4.領悟課文的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導學重點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
導學難點
領悟課文的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導學準備
1.學生搜集關于李大釗及其所處時代背景的資料。
2.李大釗的畫像、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導學過程
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書籍 含糊 尖銳 抽屜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殘暴 匪徒 拘留 窩頭 亂蓬蓬
二、我知道
1.本文作者是( ),寫于( )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文章寫的是( ),主要寫了李大釗同志犧牲前后的事,按照( )、( )、( )、( )順序記敘。條理清晰,結構嚴謹,采用了( )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