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學案分析
學生寫句子,教師巡視;交流。
再讀讀這段文字,相信此時此刻,這份真摯的情感、這份深重的悲哀,你也能體會到。
(3)魯迅先生曾經大聲呼吁:“救救孩子!”魯迅先生去世了,大家也就失去了一個愛護自己的友人了。再讀讀這一段文字,把對先生的崇敬和愛戴融進去。
(4)歷史忠實地為我們拍下了這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播放一組魯迅逝世的圖片,邊播放邊解說。)看了這一組圖片,再讀讀這一段文字。
四、魯迅留給我們的……
魯迅離開我們已經快七十年了,一個偉大的身影越去越遠。但是,魯迅留給我們的又實在是太多太多!
(1)1949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為了紀念魯迅,曾經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有的人》。學生自由讀這首詩。
(2)魯迅留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推薦閱讀書目,如《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特別建議:
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女士在魯迅逝世九周年時所作。文章所講述的幾個故事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為理解故事和人物造成了難度。因此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建議課前請學生查找魯迅先生生平和作品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故事和人物,不可孤立地看待問題。
2.建議教師課前閱讀下列作品: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郁達夫《懷魯迅》、簫紅《回憶魯迅先生》、臧克家《有的人》、魯迅《“碰壁”之后》、《“碰壁”之余》、《魯迅的遺囑》等。通過相關作品的閱讀,為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做好知識儲備。
【名師簡介】
閆學,特級教師,現任杭州市拱墅區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小幼教研中心主任。近年來,分別在全國十幾個省市開設公開課,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等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了教育教學專著《牽到河邊的馬》。XX年,在《中國教師報》開設個人專欄,并以《為什么是閆學》為題,刊登了自身成長之路;同年在《小學青年教師》發表個人專輯,成為該刊的封面人物,在全國各地引起較大反響。
《一面》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學習本文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魯迅的肖像描寫中體會其性格、精神。結合課文內容,可用朗讀、討論的方法體會其性格、精神。
難點:歸納和掌握肖像描寫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時,引導學生找出其
共性,歸納出寫作方法,然后通過課堂片段練習來鞏固。
三、教學過程
1、提問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讓學生齊讀課題)
2、了解背景,作好鋪墊
向學生介紹寫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寫于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后從事寫作和翻譯。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