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精選12篇)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1
編寫者鐘秀萍執教者 第 教時教學內容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設計理念針對本單元教材“珍愛我們的家園”的內容專題和“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學習目標,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過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達。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課時教學目標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資源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一、聯系生活,導入“神圣”1、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來形容什么?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2、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感受“神圣”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2、交流信息,了解背景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教師做簡要介紹,為感知全文做鋪墊。3、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三、梳理內容,定位“神圣”1、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2、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3、引讀2.3自然段。[學生理解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對課文的理解深淺不一。預設理解的要點便于把握教學的“度”,使教學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四、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一、研讀課文,理解“神圣”1、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這一片美麗圣潔的土地,這一片滿載希望的土地,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園,現在他們卻要離開這片土地,西雅圖和他的同胞們是多么的眷戀和不舍呀!西雅圖將這份感情轉化為對白人的諄諄告誡。2、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齊讀。3、西雅圖告誡白人們,要——出示:善待河水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4、出示:我們要善待河水,因為—— 我們要善待空氣,因為—— 我們要善待動物,因為——(1)用課文語句說話(2)引讀相關課文段落(3)試著背誦。讓我們把西雅圖的忠告牢記在心吧。能背的同學可以試著背,不能背的就讀。(4)拓展說話 我們要善待——,因為—— 我們要善待土地上的一切,因為——(5)千言萬語歸結為一句話——(6)出示: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那么白人們有沒有如西雅圖所愿,保護好印第安人轉讓給他們的這片土地呢?二、凝聚情感,詮釋“神圣”因為我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因此為了子孫后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強調大地是我們的一部分嗎,為什么說“大地不屬于人類”?(因為誰也沒有擁有大地的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圣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2、為什么說“人類是屬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強調“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嗎?(因為大地擁有著各種有利于生命成長的物質,人類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長、延續。)3、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1、補充資料 美麗的西雅圖 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2、課件出示西雅圖風景圖。3、此時,你最想對西雅圖說什么?4、西雅圖激情澎湃,飽含深情的演講也一定深深打動了你,想起腳下的土地,你一定也有話說。出示:我深切熱愛著的這片土地,我想對您說:——————。附:板書設計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課后記錄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2
【教學目標】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設疑,引入新課1、完成填空練習:____的土地。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3、解題。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2、交流主要內容,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3、圍繞“神圣”,理清文章脈絡: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圣”講了哪些內容?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⑴ “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⑵ “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⑶ “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4、引讀2、3自然段: 學生理解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對課文的理解深淺不一。預設理解的要點便于把握教學的“度”,使教學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四、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一、回顧課文,感知“神圣”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2、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資料: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蔥郁,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過渡: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 留住這片圣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圣”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圣”的相關語句,并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解“你們”是誰?(白人)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并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⑴ 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⑵ 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⑶ 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景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⑷ “它”是誰?為什么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⑸ 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⑹ 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⑺ 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小結: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2、獨立思考,補充,并交流。四、課后練習,積累語言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2、勾畫好詞佳句并摘抄。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4、小練筆:聯系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3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一)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二)初步接觸演說稿,通過品讀語句,體會演說稿語言表達的特點以及結構特色。
(三)理解這片土地的神圣,體會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
二、學習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
(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8分鐘﹚
自學指導一:
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完成自學檢測。
自學檢測:
1、 認讀詞語
潺潺 嗡嗡 松脂 麋鹿 駿馬 雄鷹 嬰兒 眷戀
圣潔 駿馬 回蕩 滋潤 善待 寶貴 滋養 閃閃發光
2、 全班展示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0分鐘﹚
學習指導二:
1、 讀文深思: “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土地?
學習指導三:
2、細讀1-3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四)當堂訓練反饋,鞏固學習目標。(10分鐘)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薄霧(bó báo) 駿馬(zún jún) 運載(zǎi zài) 血液(xiě xuè)
2、看拼音,寫詞語。
shèng jié chán chán juàn liàn sōng zhī méi huā lù
( ) ( ) ( ) ( ) ( )
wēng wēng shàn dài yīng ér huí dàng xióng yīng
( ) ( ) ( ) ( ) ( )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三)理解人類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二、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學習目標。(3分鐘)
(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5分鐘)
學習指導一:
1、 研讀4~8自然段,思考: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2分鐘)
學習指導二:
1、小組交流展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了幾次?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2、 研讀9~11自然段,感悟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
(四)當堂訓練反饋,鞏固學習目標。(10分鐘)
1、注意區別每組形近字,再選擇恰當的字填到括號里。
卷 眷 倦 指 脂 智 鹿 庸 鷹
疲( ) ( )肪 雄( )
試( ) ( )慧 平( )
( )戀 ( )導 ( )角
2、填寫恰當的量詞。
一( )耕地 一( )山脈 一( )松針 一( )家園
一( )藍天 一( )河流 一( )昆蟲 一( )倒影
3、拓展練說,再次感受土地的“神圣”。
每一處沙灘, ;每一片耕地, ;每一座山脈, ;每一條河流, ;每一根松針, ;每一只昆蟲, ;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教學反思:
以上目標在教學中貫徹得較好,課堂生成也很精彩,我因勢利導,收獲了很多沒有創設的知識層面。遺憾的是,課堂環節前松后緊,沒來得及充分感悟第三環節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構建的主題課堂變成了資料的穿插利用,課的最后,在對熱愛土地的情感進行了擴展時,我處理得比較倉促,眼保健操鈴聲影響了學生升華主題,在齊讀格言中結束了學習。如果能把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拓展進去就能更深刻的喚起環保意識了。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4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文本優美語句的品讀,體味人與自然休戚與共的情感。
3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中,讓學生在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的熏陶中,喚醒他們“熱愛保護自己生存的這片神圣的土地”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
1 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2 釋題。
二 觸摸課文“動情點”。
1 學生用心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最能體現印第安人熱愛土地的句子。
2 生匯報。
3 引導學生體味“眷戀”之情。
4 引導學生體味“家園”意識。
三 品味課文“動情點”。
1 引導學生想像美讀課文第二段。
2 引導學生體味涵詠課文四至八段。
a 品讀“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b 引導學生體味“善待”,滲透保護土地的意識。
c 深情朗讀課文最后兩段。
d 補充資料。
四 拓展升華“動情點”。
1 學生寫話。
2 學生交流。
3 師小結。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5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過程
二.初步成果展示
在黑板上出一道詞語填空題:請在括號里填上一個合適的詞語,使得詞語間能搭配起來:這片土地是的。(堅硬、黑色、充滿希望、純凈等)
那么,我們的課題是──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
“神圣”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僅留作懸念,不必回答)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教師作簡要介紹,為感知全文作鋪墊。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把課文讀一遍,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自告奮勇,分段試讀。
教師隨機指導易讀錯的字詞的讀音。
同桌對讀,互相指正糾錯,互相指導。
四.拓展延伸提高
默讀課文,想一想西雅圖的信中都講了哪些內容?(土地是圣潔的──大地和人的關系──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
五.擴寬知識外延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什么地方讀明白了,什么地方還沒讀明白,做好標記。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默讀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師生共同解決問題。(與后面學習內容重復的,可留等后面解決)
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二.初步成果展示
教師范讀第1自然段。
1、提出問題:“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課文的哪些段落講到了“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學生讀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難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學有余力的可以背誦下來。
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這一片美麗圣潔的土地,這一片滿載希望的土地,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園,如果被轉讓出去,西雅圖和他的同胞們是多么的眷戀和不舍呀!西雅圖將這份感情轉化為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畫下來。再想一想,他重點是從哪幾個方面告誡他們的?(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決不懂的問題。
(2)有感情的朗讀第4、5自然段。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保護空氣?(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照顧動物?(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熱愛大地?(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回應課題,再讀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句話的含義。
2、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誦。
四.擴寬知識外延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6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呢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內容,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 圍繞"神圣",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圣"講了哪些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
4.引讀2.3自然段.
四,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 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圣"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資料: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 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 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蔥郁,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 留住這片圣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圣"的相關語句,并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們"是誰 (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并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 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景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 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并交流.
四,課后練習,積累語言
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并摘抄.
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系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7
課 題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1 )課時
教學目標
(本課時)
1、檢查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情況。
2、學習運用“借助工具書”及“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學習運用“借助工具書”及“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
2、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師生)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并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借助工具書理解“神圣”等詞語。
3、提出不懂的問題,以待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總述: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分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
檢查預習
(二)
感受神圣
(三)
品味神圣
(四)
明神圣,凝聚情感
(一)導入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今天讓我們共同走近古老的印第安民族,去體會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與眷顧。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師:老師在課前布置了三項作業
1、熟讀課文,并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借助工具書理解“神圣”等詞語。
3、提出不懂的問題,以待課上交流。
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地完成情況。
課件出示:
a、好詞積累
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等本課的13個詞語。
1、指名讀一讀,其他學生跟讀。
2、從中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b、 慧眼識真
眷( ) 駿( )
卷( ) 俊( )
券( ) 峻( )
區分并組詞
1、學生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本課的生字、新詞,請同學們快速讀文一遍準備交流你想提出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
如:文中的“我們”和“你們”指的是誰?
“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什么意思?等
2、補充資料,幫助理解課文
師:同學們的問題很有價值,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和老師走進一座美麗的城市。(課件出示圖片)
(這是美國西北部的一座城市西雅圖,人們稱它為“常青城”。西雅圖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幽靜的港灣,蒼翠的綠樹掩映著彩色豐富的街市。整座城市環繞在青山綠地之中。)
師:你覺得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中感覺怎樣?
生:心情舒暢
生:沒有煩惱,放松。
師:19世紀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印第安人,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一切抱有敬畏的態度,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深深的愛著大自然中的一切。課文的1--3自然段充分表達了這種情感。
3、理解關鍵詞句,誦讀體會。
出示問題,學生帶者問題自讀課文。
怎樣理解“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生:“每一部分“指大自然中的一切,從文章的第2自然段可以看出來。
師:你能仿照“藍天上的白云”這樣的短語再給作者補充幾個嗎?
生:風中搖曳的花朵
師: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請大家說一說“神圣”的意思。
生:神圣指無比崇高而莊重的。
師:是的,印第安人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看的無比崇高而莊重,請大家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讀回聲,想象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事物來回應人類的贊美。
師:文章不僅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崇敬,也向我們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請大家聯系上下文理解:(課件出示)
“樹汁流經樹干,就像血液流經我們的血管一樣。”
(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人與大自然中的一切是兄弟、姐妹的關系,當然屬于一個家園)
師生對讀第3自然段。
1、教師補充資料
(印第安人深深地眷戀著這片美麗的土地,可在19世紀50年代美國白人領袖卻要向他們購買這片土地,印第安人不得不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白人。本文就是根據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給白人的回信改編而成的,它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
文章的第4--8自然段不僅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也表達了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請同學們自讀文章的第4--8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從幾方面對白人提出了強烈要求。
生:文章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方面向白人提出要求。
2、研讀“善待河水”
a、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下面的句子
“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生(聯系上下文):河水為我們解除干渴,養育我們的子子孫孫所以我們要善待河水。
生2(聯系生活實際)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動物、植物都需要水。
b、讀中升華
教師范讀第4然段,學生體會其中情感。
生:贊揚河水為人們的無私付出。
指導學生讀第5自然段
師: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生: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以及對白人的強烈要求,讀出一個長者的諄諄教誨。
指名讀,其他同學齊讀課文的中心句“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來“聲援”西雅圖酋長。
3、小組合作自學“善待空氣、善待動物”兩部分。
師:剛才我們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一起學習了“善待河水”一部分,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學剩下的兩部分。
4、交流學習結果,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運用“查找工具書”及“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的前兩個部分,從中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下節課我們我們會繼續學習課文的第3部分“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六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留在預習時完成。培養了學生認真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
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用詞能力。
通過教師介紹及圖片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這片土地”的美麗,為理解課文第一部分烘托氣氛。
充分挖掘課文可拓展性,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滲透學習方法
品味理解關鍵詞句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不同形式的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滲透“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
讀中加深理解,升華情感。
滲透“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關鍵語句。
教師的范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在理解的基礎上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
有“扶”有“放”培養學生能力。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8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的二、三部分,也就是課文的(4 ——11)自然段體會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囑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雅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在印弟安人的心目中,他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是—
是啊,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可是孩子們這片神圣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都即將不再屬于印弟安人了,作為印弟安人酉長的西雅圖,他最想對收購這片土地的白人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心默讀課文4—8自然段,畫出最能體現西雅圖心聲的句子。
課件出示: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師:你為什么認為這句話最能體現西雅圖的心聲?
生: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了3次。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同學們平時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放棄,最珍貴,最心愛的事物。
生:不得不放棄(被逼)的情況下。
師:那么印弟安人為什么不得不放棄這片神圣的土地,你有所了解嗎?
生:是的,印弟安人酉長西雅圖,為了不使印弟安同胞受到慘害,為了這片神圣的土地不受戰爭破害。所以酋長西雅圖和他的同胞不得不放棄這片土地。
師:孩子們不得不放棄你覺得他們心情會怎么樣?
生:難過、無奈、不舍
師:這是深深的無奈啊、讓我們一起讀
師:同學們,西雅圖對白人說“你們一定要記住”這是西雅圖對白人——(期望)。這更是西雅圖對白人的叮囑與告誡。
師:請帶著這份叮囑與告誡,再來讀這句話。
師:西雅圖,僅僅是讓白人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就行了嗎?
生:不是。
師:他還希望白人能夠做到什么?
生:善待河水,照管空氣,照顧動物。
二、感悟“善待河水”
師:善待河水、怎樣地對待叫善待呢?
生:好好地對待,友好地對待。
師:好好地對待,對待河水就像善待兄弟一樣。
師:為什么西雅圖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呢?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第四段,看看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我們要善待河水?邊讀邊畫邊體會。
西雅圖說 選擇一句說感受
²就在溪流河水邊,印第安人曾有過哪些難忘的經歷和記憶?
²祖先們會呼喚些什么?
²印第安人的木舟可能為印第安人運載過什么?
同學們發現嗎這一段中水共出現6次,另外一個詞出現了8次(我們)
水,我們;我們,水。你再讀這段文字,看看還能體會到什么?
師小結:水養育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們的子子孫孫,這樣的水怎能不神圣;這樣的水印第安人怎能不心懷敬畏?請全體起立,一齊看大屏幕,讓我們像西雅圖一樣深情地地來讀讀吧!
師:可是,蘊涵著我們祖先血液的河水,滿載著我們希望的河水,就要轉讓給白人了,西雅圖酋長心情怎樣(無奈,傷心)帶著這種感受一起讀—→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感悟“照管空氣”
水是生命之源,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也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嘆息改成呼吸,你覺得如何?為什么?
空氣給了我們祖先以生命,同樣也給了我們的子孫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這句話你怎么理解。如果我們沒有空氣會怎樣想象)
空氣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給了我們美的感受。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吧!
師:不僅是松脂的幽香,還有風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假如能天天呼吸到混著青草味的新鮮空氣,你感覺如何?
生:很高興,很舒服。
師:這是多么美妙的感受啊!西雅圖不禁再次叮囑白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感悟“照顧動物”
師:西雅圖對白人的第三個叮囑是什么?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8自然段吧!西雅圖說:出示: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這句話老師不太明白,你們能解釋一下嗎?
1、動物都死了,我們吃什么?
2、動物是食物鏈的一種,缺少了,食物鏈也無法繼續。
真是一句意義深刻的話啊,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如果我們再不保護動物,麋鹿,駿馬,雄鷹這些兄弟滅亡的時候我們人類的滅亡也就不遠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叮嚀人們。——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總結
河水是神圣的,空氣是神圣的,動物是神圣的,這大地的一切都是神圣的。印第安人熱愛這片大地,就像出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師:孩子們什么叫眷戀?
深深地留念,因為要離開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叮嚀白人。
西雅圖的演講感動了白人,他們就把這片土地命名為西雅圖。西雅圖要白人獻出所有的力量和情感保護這片土地,白人做到了嗎?
師:出示組圖
這就是美麗,繁華的西雅圖,被譽為“常青城”,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適宜生活、工作、娛樂的城市之一。
張老師在這也收集了一些我們國家某些人不太愛環境的圖片。
師: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何感受?
我想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神圣的不僅僅是印第安人的土地,我們腳下的這一片土地都是神圣的。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一讀課題。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9
一、教材解讀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蕩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于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本文主要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二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三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感悟語言蘊涵的意義。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①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大地滋養著世上萬物,包括動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個群體;同樣,人類的生命成長離不開大地上各種自然資源的給予。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②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山巒”指連綿的山。起伏的群山蘊藏著寶貴的資源,流淌的河水養育著萬物的生命;動物與植物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朋友。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③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歷史長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純凈的本性,離不開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輩的辛勤呵護,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壞;是祖輩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們保護家園、捍衛純潔的精神,將在時間長河中熠熠閃光,不斷提醒人們應該愛護水源,就像尊重人類的祖先一樣。
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生活在大地上,沐浴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風霜雨雪,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成長。如果家園受到破壞,而我們不能及時醒悟,不懂得及時補救挽回,那么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那么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如果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這句話直接將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保護聯系起來,指出了兩者興則共興、滅則同滅的密切關系。
⑤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誰也沒有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圣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相反,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因此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傳達的主旨。
麋鹿:哺乳動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體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性溫順,吃植物。原產我國,是一種稀有的珍貴獸類。
滋潤: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文中不僅指河流解決了我們的喝水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滋養,能夠健康地成長、快樂地生活。
松脂:針葉樹的樹干上滲出的膠狀液體,主要由松香和松節油組成。
遺灰:遺留下來的痕跡。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戀。文中用嬰兒對母親的留戀來表明印地安人對這片神圣土地的熱愛和眷顧。
二、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實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鄉的土地資源、植被利用的狀況,感受人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土地的。
2.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感受文章的語言文字,體會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如,“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土地?”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引導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作者首先用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這塊土地是神圣的;接著,要求人們善待這塊神圣的土地,保護好河水,保護好空氣,保護好這塊土地上的動植物;最后,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我們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它。
(3)教學第一部分,可重點探討“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導學生潛心默讀、圈圈點點,然后組織交流,朗讀體會。
(4)在此基礎上,可以“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么生活。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到底是人類主宰著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戚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么會成為人類的災難?
最后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5)第三部分的教學可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3.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如,“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這段文字,已經超出了水的本義,將水的悠久歷史、優良傳統、人的生活方式、前途與希望結合起來,使水具有了豐富的含義,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建立現實與歷史的橋梁,理解水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再如“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這句話,將空氣在人的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性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等句子的理解,都需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經驗來理解。還可以聯系前兩篇課文的學習體會,加深對這個道理的認識。
4.朗讀是貫穿全文教學的主要方式。從文章結構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層面的情感引領。課文一開始,再現了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間充滿著溫馨,因此朗讀基調應平和,側重表現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接著,課文從河水、空氣、動物三個方面,表現了這片土地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同時又強烈地表明著自己的立場,應體現一個長者諄諄教誨的語氣;最后作者再次表明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保護土地的決心,應充滿力量感。
5.以下字詞老師可以給以必要的提醒。如,在字音上,“嗡、嬰、鷹”三個字,都讀后鼻音;“脂”讀翹舌音。在字形上,“眷”與“卷、券”、“駿”與“俊、峻”比較相似,要注意區別。
四、教學案例
感悟土地的神圣
師:關于土地,我們一般總是用肥沃、美麗等詞語來形容,而作者卻獨具匠心,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課文哪些句段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請你邊讀邊畫找相關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第2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神圣的。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覺得這里的一切是怎樣的?
生:耕地縱橫交錯,種植的作物吮吸著耕地中的營養,快速地成長著,遠遠望去,成了綠色的海洋。
生:山脈連綿起伏,群山環繞,山上樹林蔥郁、植被茂盛、資源豐富,簡直就是一座座天然的寶庫。
生:河流清澈見底,映出藍天的影子,也映出白云的影子;映出松樹林的影子,也映出花草的影子,就像一面五彩的鏡子。
生:還有那金色的沙灘、朦朧的薄霧,再加上昆蟲的鳴叫、流水的淙淙,讓人仿佛置身仙境。
師:是啊,一切都是那樣新鮮、那樣純潔,沒有污染,沒有破壞,猶如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老人,守衛著家園。讓我們帶著這種理解一起讀讀這段話。
……
五、相關鏈接
寫作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他們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報以敬畏態度。他們認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這些山稱作“父親”。印第安人相對比較封閉,他們不愿陌生人打擾他們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許多村落還沒有電、自來水和電話、電視等現代生活設施。
目前美國有印第安人253萬,分屬560多個部落,居住在200多塊印第安保留區內。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總人數的絕大多數。
西雅圖 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蔥郁,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4、揣摩優美的語句蘊含的意思。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深情講述,形成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在美國的西北部,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印第安人,那是一個綠色的地方,綠草如茵,古木蒼天,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色。可是有一天,他們要放棄這片朝夕相處的土地,交給白人,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寫下了這樣一篇真情洋溢、感人肺腑的文章。讓我們齊讀課題。
生:深情地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觸發語感
1、生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力爭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注意自己的感受,讀完之后想一想:作者對土地帶著一份怎樣的情感?
2、學生匯報
師過渡:文章的那一小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眷戀?
3、品讀句子
1: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出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1) 齊讀句子
(2) 師:作者把大地比作什么?(把大地比作母親)
(3) 在印第安人的心中,大地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請同學們用心讀課文,文中的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他的特點,請用“﹏﹏”劃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1.讀“神圣”,回想畫面,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悟“神圣”,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留住這片圣潔呢?
2.自由讀文章第3~7自然段,從文章里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感受和體會。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②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地善待河水?讀第4自然段,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2)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經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空氣對生命很重要)
②說說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體味到這種獨特的味道?(讀第5自然段)
③為什么說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因為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6、7自然段。
(3)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①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因為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
②重點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因為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于一個家園)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4)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土地)
②說說我們是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土地?
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及時補救,那么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如果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
因為我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因此為了子孫后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強調大地是我們的一部分嗎,為什么說“大地不屬于人類”?(因為誰也沒有擁有大地的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圣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
(2)為什么說“人類是屬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強調“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嗎?(因為大地擁有著各種有利于生命成長的物質,人類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長、延續)
(3)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巧拓展,提升認識
讀課后“選做題”,根據課前了解的情況,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11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評:通過填空,突出“神圣”這一題眼,中心十分明確。]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內容,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評:對寫作背景的了解有助學生理解課文。]
3、 圍繞“神圣”,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圣”講了哪些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
4.引讀2.3自然段。
[學生理解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對課文的理解深淺不一。預設理解的要點便于把握教學的“度”,使教學盡可能地面向全體。]
四、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圣”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資料: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蔥郁,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 留住這片圣潔呢?
[評: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對“西雅圖”這個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加理解印第安人對這片神圣的土地的眷戀之情。]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圣”的相關語句,并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并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景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評:緊抓題眼“神圣”組織教學,化繁為簡,長文短教,中心更加明確。]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并交流。
[評:拓展訓練將課堂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把課外搜集的資料用到課堂上來。這一訓練需要學生模仿課文對語言進行再加工,將語言詩化,因此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發展。]
四、課后練習,積累語言
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并摘抄。
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系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評:練習有層次,設計選做題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總評:本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設計者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又引導學生體會了語言文字的美與震撼力。本文的背景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課外資料的收集與運用對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實,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領悟,更激發了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情感。]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蕩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于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本文主要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二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三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感悟語言蘊涵的意義。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大地滋養著世上萬物,包括動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個群體;同樣,人類的生命成長離不開大地上各種自然資源的給予。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②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山巒”指連綿的山。起伏的群山蘊藏著寶貴的資源,流淌的河水養育著萬物的生命;動物與植物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朋友。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③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歷史長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純凈的本性,離不開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輩的辛勤呵護,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壞;是祖輩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們保護家園、捍衛純潔的精神,將在時間長河中熠熠閃光,不斷提醒人們應該愛護水源,就像尊重人類的祖先一樣。
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生活在大地上,沐浴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風霜雨雪,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成長。如果家園受到破壞,而我們不能及時醒悟,不懂得及時補救挽回,那么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那么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如果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這句話直接將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保護聯系起來,指出了兩者興則共興、滅則同滅的密切關系。
⑤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誰也沒有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圣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相反,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因此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傳達的主旨。
(2)對詞語的理解。
麋鹿:哺乳動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體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性溫順,吃植物。原產我國,是一種稀有的珍貴獸類。
滋潤: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文中不僅指河流解決了我們的喝水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滋養,能夠健康地成長、快樂地生活。
松脂:針葉樹的樹干上滲出的膠狀液體,主要由松香和松節油組成。
遺灰:遺留下來的痕跡。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戀。文中用嬰兒對母親的留戀來表明印地安人對這片神圣土地的熱愛和眷顧。
二、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實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鄉的土地資源、植被利用的狀況,感受人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土地的。
2.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感受文章的語言文字,體會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如,“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土地?”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引導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作者首先用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這塊土地是神圣的;接著,要求人們善待這塊神圣的土地,保護好河水,保護好空氣,保護好這塊土地上的動植物;最后,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我們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它。
(3)教學第一部分,可重點探討“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導學生潛心默讀、圈圈點點,然后組織交流,朗讀體會。
(4)在此基礎上,可以“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么生活。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到底是人類主宰著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戚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么會成為人類的災難?
最后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5)第三部分的教學可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3.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如,“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這段文字,已經超出了水的本義,將水的悠久歷史、優良傳統、人的生活方式、前途與希望結合起來,使水具有了豐富的含義,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建立現實與歷史的橋梁,理解水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再如“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這句話,將空氣在人的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性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等句子的理解,都需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經驗來理解。還可以聯系前兩篇課文的學習體會,加深對這個道理的認識。
4.朗讀是貫穿全文教學的主要方式。從文章結構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層面的情感引領。課文一開始,再現了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間充滿著溫馨,因此朗讀基調應平和,側重表現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接著,課文從河水、空氣、動物三個方面,表現了這片土地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同時又強烈地表明著自己的立場,應體現一個長者諄諄教誨的語氣;最后作者再次表明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保護土地的決心,應充滿力量感。
5.以下字詞老師可以給以必要的提醒。如,在字音上,“嗡、嬰、鷹”三個字,都讀后鼻音;“脂”讀翹舌音。在字形上,“眷”與“卷、券”、“駿”與“俊、峻”比較相似,要注意區別。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篇12
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了解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的狀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神圣”
1、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來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圣來贊美。那么印第安人為什么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3、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三、梳理內容,定位“神圣”
1、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研讀語句,理解“神圣”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對于我們來說,對于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為什么就顯得如此珍貴,如此重要?自由讀第3自然段,從字里行間去感受。
五、投入感情,誦讀“神圣”
1、引讀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2、各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學有余力的同學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過程:
一、讀“神圣”,回想畫面
引讀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
二、悟“神圣”,探究段落
1、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留住這片圣潔呢?
2、自由讀文章第3~7自然段,從文章里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感受和體會。
3、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四、巧拓展,提升認識
讀課后“選做題”,根據課前了解的情況,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 15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大 地
生 物
印地安人熱愛 溪 流 保護地球、熱愛家園
空 氣
自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