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精選3篇)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篇1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課文。主要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人們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從日常的生活現象入手,提出并回答兩個問題——“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和“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寫怎樣讀報,讀報既要講方法又要講文明。第六、七自然段說明勤讀報、會讀報的好習慣使人受益,應該從小養成。
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是指點讀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樣的課文無須老師講解,只要略加指點,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了。教學過后,我感覺到,像這樣的閱讀教材,傳統的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而現代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的就是這樣一種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一些學生對讀報以前并不重視,通過學習本課,很多同學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覺得應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希望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過后,我感覺到,這篇文章很有實用性,從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兩方面進行了敘述。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
本課的教學,本人認為基本上是緊扣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本人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概括以及文中個別用詞的見解,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又不似是而非,讓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有寫有讀,有常規有創新。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沒有完全做到入情入境,這就給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學習空間,那教師又應如何把拋出動的網收回來呢?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篇2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后反思
在學完本課后,教給了學生六種讀書讀報的方法:
一、報題閱讀法
報紙的文章標題,等于報紙的眼睛。閱讀報紙的題目,往往能較快地了解作者、編輯的意圖,明確文章要表達的內容。瀏覽標題后,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選擇地讀一部分。讀報先讀題,是一種節省時間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讀、細讀結合法
粗讀,即瀏覽,主要是擴大知識面,捕捉需要精讀的文章。細讀,就是精讀,對一些重要的閱讀材料,應該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節咀嚼,仔細地了解它的內容、思路等。這樣點面結合,即省時且效果好。
三、剪貼法
剪報的范圍可根據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興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報紙的名稱和日期。貼報有幾種方式。如剪后放在紙盒內。到一定階段,再分門別類地貼在舊練習本或舊雜志上。也可邊剪邊貼,手邊準備一些十六開的白紙,剪下就貼在紙上,每張紙貼一篇,日后分門別類裝訂,另編目錄。報紙剪貼后,要常常翻閱整理。
四、資料摘錄法
有些文章的片斷、精彩語句、出色的標題,一些有用的事實、數據等,因其比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筆記本或卡片上。摘錄時要注明出處,以便日后查對。
五、讀寫結合法
讀報后,寫些讀后感,對報紙寫點書面意見,模仿報上的文章練習寫作,給報社投稿,都是讀報寫作相結合的有效形式。讀報時,注意積累詞匯,學習寫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也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六、小組讀報法
可以找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讀報小組。活動形式有幾種:(1)定期交流心理,討論報上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以討論促讀報;(2)開展讀報知識小測驗。輪流出題,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進讀報;(3)交流剪報或摘報資料,互通有無,相互補充;開展評報活動,討論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編得活潑,哪些地方有差錯,還可以寫成意見稿,寄給報社。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本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結合《新方案》中的設問導讀展開教學的。
1、報紙真的有魔力嗎?
通過討論,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煙而燒了自己的衣服。學生因結合自己身邊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認識到了報紙的吸引力。
2、既然報紙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報紙都能讀呢?
學生一致認為: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報紙才能讀。我建議他們推薦一些能讀的報紙,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說:“《山西日報》《太谷報》《小學生德育報》《小學生作文報》《小學生輔導報》......”只有將課本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才會愛學、樂學。
過去,一些學生對讀報以前并不重視,通過學習本課,很多同學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覺得應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為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教材的“做一做”活動項目:要求學生在班級黑板報上開辟“一句話新聞”專欄,輪流負責編寫。教材進行具體細致的方法指導:輪到的學生要認真翻閱幾種當天的報紙,從中篩選出最重要的國內、國際、地方包括學校的新聞,在仔細閱讀的基礎上,整理出幾條“一句話新聞”來。通過今天的學習,要學生不僅會讀書讀報,還要養成與書為伴的習慣,讓學生沐浴書香健康成長。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這樣的示范課也沒聽過。上這一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我本著老師少說,學生多讀,多運用的原則,展開了這一課的教學。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展開教學。本課重在培養學生的一種習慣。我讓學生自己去從身邊熟悉的人身上去發現讀報的習慣,學生有東西可說所以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煙而燒了自己的衣服。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認識到報紙的吸引力,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學以致用。這篇課文不必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如何以理論指導行動上。例如,問學生假如你身邊有個不愛讀報的人,你該如何勸他呢?結合本課內容,學生自然會說出讀報的益處來。使課本上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強調了“培養讀報的好習慣”教學目的。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篇3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希望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首先,我讓學生說一說從這篇文章中自己讀懂了什么。學生分別談了自己的閱后感受,我相機進行了教學評價與概括:
接著,我讓學生質疑。
學生問:“報紙真的能讓人忘記了鍋里的美味佳肴嗎?”
我讓學生討論。討論之后,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煙而燒了自己的衣服。學生因結合自己身邊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認識到了報紙的吸引力,。
還有一生問:“既然報紙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報紙都能讀呢?”
學生一致認為: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報紙才能讀。
我建議他們推薦一些能讀的報紙,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說:“《連云港日報》《揚子晚報》《中國少年報》《小學生作文報》《小學生英語報》......”
從這次教學中,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把課本當作教學材料來使用,而不能把課本當作圣經來拜讀。只有將課本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才會愛學、樂學。
反思之二: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篇文章一共有7個自然段。閱讀指導的重點應該聚焦于三、四、五自然段,讓學生理解讀報的作用;學習讀報的方法和技巧。
我從網上找了一幅插圖——一位身穿灰色西裝,項系紅色領帶,右手拿著一份報紙,左臂提至胸前,面露喜悅神情,嘴微張的中年男子。他好像正在和家人談論從報紙上獲得的新聞;也好像正在和讀此文的學生談讀報著迷而燒糊菜的事情,向學生津津有味地介紹讀報的方法技巧……這幅插圖為我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了“抓手”。
我還安排了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讀什么報紙?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文章?這樣圍繞讀報這個主題,將讀和說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能力訓練綜合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