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下冊全冊美術教案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導入
播放錄音,學生分辨這是哪里,引出課題“大街上”。
(直入主題,喚起學生的直接記憶)
二、回憶形象
播放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索:大街上除了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還有什么呢?
(通過觀察和分析與主題有關的事物,為進一步的創作表現打下基礎。)
三、突破難點
出示范畫,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1.將范畫中的一些車輛立起來,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這輛公共汽車的在哪輛車的后面?
(用實物比較的方法突破教學的知識點)
2.出示一個小女孩,問:“這個小女孩想過馬路,你覺得應該把她放在哪里呢?”
請學生幫助粘貼,介紹“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再問:“她是否擋住了別人?”
再出示一輛汽車,問:“這輛汽車應該放在哪里呢?”
請學生幫助粘貼,重點指導粘貼的位置,幫助學生認識“車輛和行人靠右行”。
提醒學生:“是否可以想辦法讓這輛車擋住其他的物體?”
(在介紹交通安全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物體的前后關系)
3.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車輛和建筑到底是怎樣立起來呢?
學生交流討論,研究制作方法。
(學習這節課主要用到的創作方法)
四、提出要求
出示展示用的模型——空蕩蕩的馬路,問:你想制作些什么放在這條路上?
小結,可以制作建筑、車輛、行人等。
(結合交通安全知識進行提示,體現藝術的人文性及綜合性。)
五、創作表現
學生自主進行創作。教師結合實際出現的問題隨時進行指導。
學生制作的作品如果出現嚴重的比例失調,可以進行必要的提醒,但是不做影響要求。
學生如果制作了比較高大的作品,在站立時會遇到麻煩。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提示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作品,取得相應的幫助信息。
(為學生創造寬松、自由的創作環境。讓學生自己遇到的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體現自主學習的精神實質。)
六、集體賞評
邀請學生對自己和他人創作的作品進行集體賞評,主要結合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評。
(抓住教學重、難點進行講評,進一步突出這節課的教學中、難點。)
七、課后延伸
下節課我們將會學習在一張畫里怎樣表現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大家可以先自己想個好辦法。
(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
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2. 教師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讓學生觀察道路兩旁的樹,電線桿等有明顯透視現象的景物,如有條件,可讓學生用照相,速寫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3. 學生準備學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律?舉例說明。
2. 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前后關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后自主命題,并選擇一種作業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
3. 收拾與整理
要讓學生養成將剪下的廢紙屑隨手放進紙簍的習慣,這樣課后的收拾與整理就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