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材料的妙用
第十一課 材料的妙用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各種材料的收集與欣賞,充分感受材料的質感與美感。了解現代裝飾對材料的運用。
2.通過收集不同材料,開展探究嘗試,互相交流,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一件或兩件工藝作品,培養學生對材料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對材料粘、折、剪、添等處理方法。
教學重點:充分感受材料的質感與美感。了解現代裝飾對材料的運用。
教學難點:通過收集不同材料,開展探究嘗試,互相交流,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一件或兩件工藝作品,培養學生對材料靈活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對材料粘、折、剪、添等處理方法。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材料、制作工具。
(教師)古今中外一些藝術大師對材料運用的圖片、投影儀、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各種材料。
教學過程
1.參觀實踐。
教師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材料市場,如:建材市場、布料市場、小商品市場等,并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
2.啟發談話,分析材料。
把學生收集起來的材料放置在一起。
教師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有那些廢舊材料,再把收集回來的材料進行分類。
大致可分為七類:
(1)紙類材料。
紙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優異的定形性和可塑性,工藝簡單,是工藝制作常見的材料。紙的工藝有:剪紙、折紙、紙雕、紙塑四種。
(2)布繩材料。
各種布繩材料都是軟性材料,可以構成千變萬化的軟雕塑來。
①布料工藝。
布的表現手法有:扎系、折疊、包纏、剪切等。
②線繩工藝。
各種線繩的表現手段非常多,一般有:編織、系結、纏繞等。
(3)竹木材料。
如果說紙、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果實則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優點是:加工容易,質量輕,既有硬性又有軟性。
(4)泥石材料。
它包括泥造型和石頭造型。
(5)泡塑材料。
可以利用廢棄的炮沫、塑料紙等進行造型。
(6)金屬材料。
金屬的種類很多,但一般在立體構成與雕塑的聯系中常以鐵、銅、鉛、鋁為主。
(7)廢舊材料。
廢舊材料指現代工業中的各種垃圾,如:包裝盒、各種瓶罐、竹、木、布、繩、碎玻璃、塑料邊角料及廢五金材料、廢機器零件等。
3.傳授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我們收集回來的材料創作一幅表現《秋天》的拼帖畫。
(1)名畫欣賞。
出示四張表現秋天景色的畫家作品。
這四張作品在表現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作品1號:中國畫。
作品2號:油畫。
作品3號:中西結合表現的作品。
作品4號:綜合材料表現的作品。
(2)重點分析作品4號(抽象)。
作品表現了秋天的什么情景?用了那些材料?
今天我們也要用我們桌子上這些材料來表現秋天。
(3)欣賞教師范作。
分別出示三組畫面進行對比來說明畫面的構成關系。
①材料的豐富性。
②點、線、面的合理布局。
③畫面情節的組織。
(4)引發材料的想象。
分別出示麻袋、棕繩、樹葉等材料,讓學生來想象在《秋天》中如何利用這幾種材料?
——地面、頭發、小樹…
4.粘貼技法的指導。
材料:①細小的:豆子、木屑、沙子…
②柔軟的:布、紙、棕繩…
③塊狀的:鐵釘、石頭…
粘貼方法:細小的、柔軟的可以直接撒鋪,在涂上膠水的紙上。塊狀的可以直接沾上膠水或雙面膠粘在畫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