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材料的妙用
5.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1)要求:
①運用綜合材料創作秋天。
②注意色彩調子的把握(暖色調)。
③最好有一定的情節。
(2)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5.學生作品展示和評價。
(1)全班作品展示。
(2)學生參觀式評價(可針對創作意識、想象的巧妙、畫面的構成、情節的聯想等方面)。
(3)組內互相交流評價,互相提出修改意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材料、制作工具。
(教師)古今中外一些藝術大師對材料運用的圖片、投影儀、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各種材料。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提出問題。
(1)回憶上節課把材料分為那幾類?(紙類材料、布繩材料、竹木材料、泥石材料、泡塑材料、金屬材料、廢舊材料)
2.觀察感受不同材質。
教師準備幾種不同質地的材料,用布或者盒子裝好,然后請學生上來摸一摸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材料,讓學生用觸覺去感受材料的肌理。
3.分析基本材料的運用方法。
瓶、罐、盒類材料具有強烈的立體感,適合于表現體積感較強的物體;線類材料給人以流暢、優美之感,可以用于編結物、掛件的制作;紙類可以視質地的厚薄做物體的表面包裝材料;布料更多用于物體外表的包裝和裝飾。
4.欣賞范圖,激發思維。
(1)引導學生欣賞教科書范作第28、第29頁,看一看哪一個形狀最好看的?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欣賞教材范作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2)教師出示畢加索作品《牛頭》。
啟發學生觀察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自行車的座凳和車把)
通過欣賞大師及學生的作品相互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5.啟發引導,展開想象。
(1)教師用投影出示已準備好的三件組品,讓學生欣賞。(三件作品材料都是相同的,造型不同)
(2)要求每個學生任選三種不同材料,然后自己把這三種材料創意組合,完成后先讓其他同學猜猜自己的造型是什么?然后說說自己的創意。
6.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1.要求:(1)運用已有的材料創作一件立體的作品。
(2)注意材料運用的和諧與同一。
2.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作品展示和評價。
(1)全班作品展示。
(2)學生參觀式評價。
(3)組內互相交流評價,互相提出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