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感受聲音》
第五課 《感受聲音》 課 時:1課時課 型:欣賞、造型、表現、評述
[教學目的]
1. 通過教學感受聲音活動,讓學生依靠聽覺激發美感情緒,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
2. 通過學習感受聲音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聲音節奏的認識與表達。運用線、形、色等諸因素的重疊來體現聽覺感受。 感受聲音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感受聲音的旋律和節奏
[教學難點]
讓學生聽音樂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及方法]
1. 導入階段:(教師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聆聽)
選擇節奏輕柔的輕音樂和節奏強烈的迪斯科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節奏。
(學生小組討論對音樂的感想)
輕音樂感覺柔和、優美、甜潤、流暢;迪斯科音樂感覺堅硬、熱烈、緊張。
2. 發展階段:
啟發視覺表現。如果把這種感覺用線來表示,(學生小組討論)
哪些線感覺硬,哪些線感覺柔軟?
直線有硬的感覺,曲線使人感到柔和,用線表現節奏如同音樂的節拍,有上下、強弱、長短、起伏變化。由線組成的形有幾何形和自由形,通過點、圓、方、三角等基本形,產生規律的運動節奏。其基本方法是:數量的變化、位置的變化和方向的變化。由此產生各種緩慢、激烈的運動節奏。給人流動、滑行、奔馳、激蕩、升騰的感覺。
3. 探究階段:(欣賞抽象繪畫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圓表現宇宙空間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飄帶式和漂浮體造型表現一種活潑、游動不定的、變幻的感覺。
馬列維奇(俄)用直線組成的一個個圖形,形成了神秘莫測的宇宙空間。
4. 啟發創作階段:
閉上眼睛聽音樂,根據樂曲節奏想象出現的圖形,也可以根據樂曲中的樂器奏出的樂音創造符號進行表達,符號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變化。
5. 學生創作階段:教師注意啟發學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語言不必過于工細行裝飾(欣賞學生作品)
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6. 課堂延伸:
啟發學生可選擇各種方式和材料來表達聲音,如人體動作(舞
蹈)、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