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暢想(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3.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欣賞、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鼓勵、指導。
(2)通過參與欣賞和認知鞏固,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寬松的課堂氣氛中,揭示思維過程、賞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情。
(3)生生互評、個人自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以學生互評、自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在認知鞏固階段,通過同學間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圖片、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及音樂、歌曲。它形象、直觀、生動,信息量大,色彩艷麗。它的使用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又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更充實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描繪春天的影視資料及文學作品的音像資料.中外造型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樂曲《春天奏鳴曲》、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納入多媒體課件。這節課設計的內容親切、自然,使學習的內容與大自然聯系起來,學生更易接受。
2.學生準備自己摘錄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表現春天的藝術作品的圖片及歌曲等,讓學生在準備學具的過程中提前預習本課。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美術教學活動,教材“春天的暢想”之內容共含五課時。本節課是其中第一課。需45分鐘完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師生、生生間語言傳遞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為主線,啟發、討論為手段,師生進行感知交流,思維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華。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第二階段講解抽象表現手法時會出現障礙,因此設置聽音樂和色彩置換這一環節,便于學生的理解。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和能力,會操作多媒體。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引導階段
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隨著春的樂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屏幕展示課題《春天的暢想(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師: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學生分組討論)
生答:花開了、小樹發芽了、冰化了、動物們都結束冬眠了。
師:春天到了,同學們衣著都有什么變化,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生答:春游、野炊、植樹、放風箏。
[說明:以情境引入課題,創設良好的情感基調,引發學生的生活感受。以適應審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悅性特征,為本課的展開作好鋪墊]
(三)發展認知階段
師:這么美的春天,我們可以通過什么形式來表現?
生答:唱歌、寫文章、畫畫、跳舞。
1.欣賞文學作品《春雨后》,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師:朗誦得非常好。文學家通過詩、詞來表達對春天的感受,那么音樂家通過什么來表現春天呢?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片斷。請同學傾聽并參與演唱,初步感受音樂美。
師:這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讓我們想起了在樹上唱歌的小鳥、感受到了輕松愉快的心情。音樂家是通過樂曲的節奏、旋律、音調來表現春天的。那么春天在美術家的筆下又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