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下冊:09課 綠色呼喚
3.作業表現形式可以不同。學生
準備的材料是水彩或水粉,因此可以畫鉛筆淡彩、鋼筆淡彩或者是涂色后用小毛筆蘸墨復勾。
五、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調色以一個主色為例:加入水產生了什么變化;此色加鄰近色產生什么變化;此色加入對比色產生什么變化;此色加入兩種色產生什么變化。教師可抓住教材右上角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
2.畫面的樹不可太多.作業的構圖應以樹林的局部景為宜。指導學生構圖以少勝多。并表現前后層次感。前后層次在形的處理上主要表現為主次關系和空問大小關系,在色彩處理上主要為色彩的變化區別和強弱關系。
3.指導學生自始至終把握住畫面的一種主色調進行繪畫,在涂色時別把顏色涂得太均勻,色彩既要清淡又要富于變化,水分控制應適時恰當,用筆以順著樹葉、樹干、地面等各自的趨向為宜。
[教案]郭小紅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9課綠色呼喚
年級
4年級下冊
執教
郭小紅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一、欣賞感受
1.欣賞課件圖片:四季的樹木實景,體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賞課件圖片:樹木的色彩畫,說說色彩畫與攝
影圖片的不同感受。
課件出示圖片
二、整體感知,了解 畫法
1.觀察課件圖片:自然界的樹。思考如何用色彩進行表現。
2.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整體感知用色彩畫風景的表現方法。
3.師生歸納方法步驟:第一步用線條畫樹:先畫近處的樹,再畫遠處的樹;先畫樹干,再畫主枝,最后畫樹葉。第二步用淡彩著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變化。
4.觀察課件圖片(結合教材圖例),了解幾種不同的構圖方式和色彩表現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適當勾畫幾筆線條來表現樹林。
(2)樹木局部的表現:前后層次在形的處理上主要表現為主次關系和空間大小關系,在色彩的處理上主要為色彩的深淺關系。
1.課件圖片:自然界的樹
2.課件出示方法步驟
三、局部演示,嘗試 練習
1.教師演示樹干的線描畫法。
2.教師演示樹葉的線描畫法:
(1)三種常見的葉叢畫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不同樹葉的特征。
3.學生嘗試在教材范例圖上進行添畫練習。
4.仔細觀察教材色彩圖片,思考下列問題:
(1)紅色為什么會有深淺變化?
(2)綠色是直接畫上去的嗎?
(3)兩色間的邊緣線為什么這么清晰?
5.學生嘗試進行調色練習,同桌或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6.師生合作驗證討論結果:
(1)紅色顏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產生了濃淡深淺變化;
(2)黃色與藍色相互滲透出現了綠色;
(3)兩色相接部位運用了干畫法,學生說原因,教師重點用色彩演示幾種不同的調色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色彩的干、濕、濃、淡以及自然滲透產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調色注意事項:
(1)顏色不宜調得太均勻,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適當;
(3)防止把色彩畫得太臟。
1.課件出示色彩探究的三個問題
2.鉛筆、 白紙、色彩畫工具、教材
四、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用線勾畫一片樹林,再涂上較淡薄的顏色,體現對自然的感受。
2.教師巡回指導。
色彩畫工具材料
五、作業展評
作業展評,小結全課。
[資料]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