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教學設計
(2)第一、二、三組的同學能像老師這樣站嗎?(面朝南)你們面朝哪一面?指一指你們的東北、東南、西南、西北方向。
(3)第六、七、八組的同學你們能面向北面站好嗎?
同學們對教室里的八個方向也搞清楚了。
4、互動活動。
師:不用方向板你能分辨方向嗎?
師: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說說你們這組同學面向哪邊站呀(向西)
想想你們組的東面、南面、北面各是哪個小組?
指名第五組學生說說第五組的東面是哪組
再讓東面的學生回應我們在第五組的東面。…………
再說說第五組的西北方向是哪組,請西北組的同學招招手
再說說第五組的西南方向是哪組,請西南組的同學點點頭。
請第三組同學站起來,讓第五組同學說他們在第五組的哪個方向,說對了就掌聲回應。
請第八組同學站起來,讓第八組學學說說你們在第五組的哪個方向。說對了讓第五組同學夸夸第八組。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誰能說說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么呀(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
2、在這節課里你有哪些收獲?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成語“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下課后,同學們(帶上指南針)可以到操場上找找四面八方都有哪些建筑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你家客廳地四面八方各擺著什么東西。
【教材簡析】:《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學生在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初步認識包含八個方向的簡單路線。是對先前“方向”這一知識的補充與延伸。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力求借助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構建方位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但學生的這些知識僅僅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上,因此,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拓展到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為此,本節課的學習正是建立在學生這些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運用的。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的精神,我認為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發現、創新的過程。為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時,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讓學生自己發現,嘗試說一說,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設計意圖:課未的“八方”與課初的“四面”形成呼應。總結中把課中延伸到室外,由教室中拓展到學生家中,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既深化了學生對方向的認識,也關注了“三維目標”的達成,既照顧了學生的共性,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