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且有余數)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和作業批改情況來看,學生存在以下問題:①豎式沒有寫完整,②數位沒有對齊,如
③還有少部分會出現移兩位下來的;余數大于除數的。
采取措施:讓學生多練習,多說計算方法,逐步達到正確、熟練地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第六篇教學反思:
上學期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結合著可操作的實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講得很充分很透徹,學生也的確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脫離情境從計數單位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本學期第一課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教學卻讓我犯了難:豎式計算的算理教還是不教?怎么教?從教材和教學用書看,似乎以遷移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法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撐(僅解決商的最高位問題),但如此一來,又如何跟學生解釋“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來除而不要連個位一起移”之類的問題?學生在嘗試計算和鞏固練習中可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看來還是要講一講道理的,可道理又該如何講?再借助實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沒有這樣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從計數單位的角度來講了,可這樣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體教學時是一帶而過,還是花大力氣細講?又有多少學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學生能記住?這里是個大大的問號。
思之再三,課上還是沒敢“講道理”。通過估算,學生確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利用舊有經驗試著寫完豎式,巡視中我果然發現了不少學生出現了十位個位一起移下來除的情況。交流時先讓正確的學生詳細介紹了計算過程,隨后我舉出了發現的這一問題,問:一起移下來后方便繼續除下去嗎?在正、反例的對比下,學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們的所謂知道也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個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著就與復習中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進行求同比較,粗略的概括了這么幾條:從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數要和后一位合起來再除;除到個位才能結束。
總體來看,浮于表面的遷移、簡單的模仿、機械的演練----這就是孩子們今天所經歷的。雖然由于知識本身的難度不大,加之舊知較扎實,他們還是較快且較熟練的掌握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但,他們的收獲也僅限于技能層面了。缺乏了理解,學生們還能將今天的筆算方法內化到他們的認知結構中去嗎?新舊知識之間缺失了內在的有機聯系,學生們還能建構起關于筆算除法的雛形系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