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教學設計及反思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課后反思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乘法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的設計中,我首先復習了口算除法,求近似值的內容,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然后根據教材情境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并在多樣化的方法中進行優化。經過鞏固練習,掌握估算方法后,小結。最后進入拓展環節,引入實際生活中需要用估算的知識解決的問題。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本節課中,學生對估算的方法掌握比較好。也能從多樣化的方法中優化出他們最方便最準確的答案。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舊知和新知的聯系
開課時復習口算除法是為了本節課的估算做鋪墊。如果在學生把124估成120時能馬上引導學生溝通和上節課的聯系,把124看成120就是把不方便口算的被除數估成方便口算的數,這樣就能馬上得出近似值。這樣也體現數學的轉化思想,讓知識融會貫通。
2、注意特別關注基礎薄弱,理解較慢的學生。
在學生找到估算的方法并進行選擇后,可以帶領學生回到課本,再說一說書上男孩女孩的估算方法是否和我們做的一樣,有什么區別,他們是怎么想的。事實上是把知識進行了回顧,讓理解較慢的學生能再次體會估算的過程。同時也是訓練學生用規范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3、練習中出現的問題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78÷4 把78看成80,所以88÷4≈20。這樣的回答是錯誤的。我雖然找到了問題,但是并沒有詳細的進行對比板書講解。所以學生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比較模糊
4、估算的必要性
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少用到估算。平時在自己的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很離譜的錯誤答案。其實,如果用到了估算的知識,自己在檢查的時候應該很容易知道自己算錯了。除了題目要求,或是看到了特別的提示,他們一般都不會用估算來解決問題。本節課,我也想將估算的必要性體現出來,可是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5、關于拓展的題目
很遺憾課上沒有時間把這兩道題講完。我覺得這兩題才是本節課的亮點,將估算合理的運用于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課堂上,如果部分問題處理得緊湊些,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我會再利用練習課的時間來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