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了解乘法意義,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借助“乘法意義”“找規律”等多種方法探索并發現“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一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學習一個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個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全面說明對“一個乘數中間是0乘法”中“0”的處理,在教材原有“試一試”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題,成為130×5, 402×3, 204×3。以便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后,能對后2題進行對比交流,進而發現402×3中間是0的那位,因為沒有進位,所以這一位寫0,積當中就保留了0;而204×3因為進位了,所以積當中的0就不見了。
三、教學過程
1、分小紅旗,學生 根據情景列出算式
2、說 0×5=?,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再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
師:從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出示學生發現的規律,全班齊讀一遍
(二)試一試——探究算理
1、 師:掌握了這一規律,那么一個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會計算嗎?,
全體學生嘗試計算130×5,教師巡視,搜集學生多樣化的算法。
(1) 100 × 5=500 (2) 13×5=65
30 ×5=150 130×5=650
500+150=650
(3) 130 (4) 130
× 5 × 5
———— ————
(1)討論(3)(4)哪種算法簡便
(2)同桌互相出題,互相訂正
2、探索乘數中間有0的算法:402×3 204×3 。 教師巡視,搜集學生多樣化的算法。
討論:204×3 積中間為什么沒有了0
(三)練一練——掌握算法
師:打開課本,看看今天學習的內容,并完成練一練。
240×2 302×5 105×3 205×4
204×2 320×5 150×3 250×4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后,比較每兩列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四)、總結
教學反思
1、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習的欲望.
2. 引導學生借助“找規律”“乘法意義”這些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并發現“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這一規律。
3. 在掌握了“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這一規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練習,尊重每位學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計算策略的多樣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4. 本課教學為了更全面說明對“一個乘數中間是0的乘法”中“0”的處理,也為了給學生創設問題產生的情境及討論的機會,在教材原有“試一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富有挑戰性的一題204×3,這一階段組織學生比較、討論,通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并深刻理解了“一個因數中間是0”的不同處理。
我在教學中也得到一些啟發。
1課堂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適當調整教材,創設具有一定挑戰性和討論機會的情境,這樣才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增添濃厚的興趣。
2充分相信學生學習潛力,教學重、難點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討論、解決,使課堂充滿生機。學生自己探討過的問題,對其結論才會理解深刻。
《0×5=?》教學設計及反思 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