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五冊《可能性》教學設計、說課設計、反思
按要求設計自己喜歡的轉盤:
1.指針指在紅色區的可能性大;
2.指針指在紅色區的可能性小;
3.指針指在紅色區和黃色區的可能性大小一樣。
請你任選其中一種要求制作。
(設計意圖:設計轉盤是一個開放性的鞏固練習。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根據自己的想法,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設計。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可能性知識的合理應用。這個活動不僅培養學生以統計角度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
《可能性》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的第八單元,這課是在二年級上冊學習了可能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為學生以后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游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理解“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游戲轉盤和摸球活動,讓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幾乎都是農村子女,外來人員也占一半。學生整體認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規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目標,設計了教學活動。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習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
盒子一個、黃球2個、白球8個、轉盤一個、卡片、課件。
學具準備:
彩筆、記錄表一份、每小組白球8個、黃球2個。
五、說教學過程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本課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以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為主,教師穿針引線,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的大小。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應該成為孩子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王國。因此,我在復習部分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球游戲,老師這里有一個神奇的盒子,里面裝著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信不信?我們來摸一摸,接著師生互動,在此基礎上,再揭示原來神奇的盒子里全部是白球,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并結合板書,即復習了二年級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又引出了新課――“可能性”。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早已躍躍欲試,想嘗試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