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 《估算》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 )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 )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 )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 )本。
小結:這種猜測大約數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要帶多少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量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組織學生讀題,并思考。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然后將總人數與電影院的座位數進行比較,小于座位數時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人數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人數是否小于座位數,除了計算出221+239的準確值外,還可以進行估算,然后比較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大于441。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同。這兩種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種方法更加合理,如果電影院的座位數時390個,那么剛剛提到的估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觀察,然后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的框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觀察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果寫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