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七單元教學設計
-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七單元教學設計一、單元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主要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周長的含義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學會周長計算,發(fā)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結合教學內容,教材還安排了一次數(shù)學實踐活動。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1.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通過對日常生活中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聯(lián)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關注,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學會計算。這樣的安排,有利于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地學習和探索。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教材引導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圖形周長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對于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能利用對圖形的認識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三、重點
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能利用對圖形的認識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四、課時安排:6課時。
1、四邊形…………1課時
2、周長………… 5課時
第七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6節(jié))
第一課時: 四邊形的認識
教學內容:本冊教材第34—36頁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喜歡什么運動?
2、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圖形。生匯報、交流。
4、揭示課題。“四邊形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