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學問》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搭配中的學問》.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的墻上寫有這么一句話:從書本看到的,你能記住10%;親耳聽到的,你能記住20%;而親身經歷所得到的,你能記住80%.為了讓學生能從教學實踐中主動獲取新知,這節課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玩"中學,"做"中學,"樂"中學的多樣活動.
一,領悟教材編寫意圖 把握課程三維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實踐活動,《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四個專題活動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為此,我設計了以配菜為主題的情境教學,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搭配的知識. 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本班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聯系實際,通過配菜,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初步學會解決最簡單, 最基本的排列組合問題,并且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具學具:課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對教材的創新處理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教學內容的創新處理——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欲望
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這節課我緊緊圍繞學校"餐廳盒飯配餐"這一情境,通過讓學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招聘服務員,聘配菜部經理的活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小組討論,匯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還有就是:服裝搭配,朋友握手,動物園參觀路線,猜老師電話號碼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2,教學方法的創新處理——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愿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如在這五個情境中我擬定通過連一連(配餐),擺一擺,配一配(服裝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畫一畫(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用符號,字母等表示出路線的搭配過程)的過程,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力爭體現從簡單逐漸到復雜的過程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的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