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槐鄉的孩子
教學預設教學調整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散文,也是孩子們遇到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體會一些詞句的表達效果;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1. 通過學生自讀、集體交流,感受槐鄉孩子的勤勞與快樂,既而引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部分語言。2. 采用學生個體自讀與師生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準備1、 簡介課型。(此環節安排在課前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時,或學期初第一次與本冊教材見面時)1) 什么樣的課文是略讀課文?① 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所學習的課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精讀課文,本學期的八組課文中每一組的前三篇課文就是精讀課文;另一種是略讀課文,每一組的第四篇課文。② 對比這兩類課文 ,發現它們的不同編排特征:略讀課文加“*”,而精讀課文沒有;略讀課文前面有導讀提示,而精讀課文沒有;精讀課文后面有思考與練習,而略讀課文沒有。2) 怎樣學習略讀課文?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和自己讀懂略讀課文的方法:略讀課文只要求大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方法主要是先讀讀“提示”,了解學習要求,然后自己去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詞句等語言的體會,都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盡量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2、 師——槐樹、槐花的圖片和相關資料;寫有詞語的幻燈片或小黑板;3、 生——《新華字典》、朗讀預習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解讀課題1、[板書課題]讀準字音,讀好課題。2、從課題中了解到什么?(解讀“槐鄉”;初知課文主人公——槐鄉的孩子)3、讀取信息,認識槐樹。1)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樹開花季節、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處等)2)結合圖片補充槐樹、槐花的相關資料(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黃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藥。——在介紹時針對本班孩子實際用大多數孩子能聽懂的語言進行介紹,如:孩子們若不太懂“落葉喬木”,可以解說成:“槐樹,是種高大的樹,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葉,是落葉喬木。”讓多數孩子能真正了解相關知識。)4、回顧前文,進入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快樂的生活”,通過前三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已感受了很多不同的快樂。《我們的民族小學》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共同學習的快樂,《金色的草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自由接說);《爬天都峰》讓我們飽嘗了——(學生自由接說)。這篇課文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快樂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