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孔子趕路的艱難。(體味孔子不怕吃苦,板書:不怕吃苦。)
【設計理念:通過理解“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仆仆……”詞語讓學生體會到孔子為了拜師,是不怕艱辛,這樣一來,不但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還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景,這樣可以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讀起課文來自然了許多,突破了難點,水到渠成!
孔子終于見到老子了,課文有一段生動精彩的文字再現了他們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找出來細細地朗讀,邊讀邊體會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讀。
(1)老子的外貌描述。(體味老子的有學問)
(2)學生邊讀邊表演,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從人物的語言、動作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禮、謙虛)
(3)你為什么要這樣讀?(理解破折號的用法與含義)
師小結: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這里的破折號“——”表示疑問。你喜歡孔子的哪一句話?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聯系生活實際體味這句話,板書:學無止境。)
(5)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在這段對話里,還有兩對近義詞,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用詞一定要恰當。
【設計理念:分角色是學生們所喜歡的,在此我多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及師生合作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他們的品行,同時在朗讀中體味作者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寫作方法,讓語言訓練滲透于無形,達到授生以漁的效果!
3、孔子拜師以后呢?
(1)從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學?
學生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學生交流,再次體味孔子的謙虛好學)
(3)老子怎么教?
學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學生交流,體味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
四、聯系實際升華情感
1、假如,此時我們正面對著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夸夸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2、學生交流。
3、師小結:同學們,孔子的虛心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被世人稱頌,正是他們做到了學無止境,才學識淵博,得到后人的敬仰。來,請大家端起課本,帶著崇敬的心情再讀課文,讀出對兩位圣人的敬佩之情。
【設計理念:通過談話的形式再現對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的敬佩之情。】
五、課堂總結,推薦作業
同學們,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對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也因此被中國人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中國臺灣和美國還將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而今,孔子的故鄉曲阜的“三孔”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讓我們大家永遠記住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學到老。課后大家繼續搜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節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