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
孩子們一個一個站起來,捧著自己最得意的資料,興奮的小臉蛋上透著紅光。我專注地聽著每一個孩子那稚嫩又自信的讀書聲,不時點頭贊許。也許是被讀的內容吸引了,也許是我的專注對大家的感染,教室里真靜,靜得只能聽到這位同學朗讀的聲音,即便不時因不認識的字而讀得不夠連貫,同學們依然聽得那么津津有味……
“孔子、老子資料匯報會”一直在早讀課上延續著,課間是孩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交流,而我的電子郵箱里已滿是孔子、老子的資料,郵件的作者都是我熟悉而又親切的名字。孔子、老子的生平,關于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他們取得的成就及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還有孔子的名言,孔子的文化節……
上公開課了。同學們廣博的知識,精彩的表現讓聽課的老師們驚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駕輕就熟。我只記得,在課堂上最“出彩”的是當我描述老子傳授孔子知識表現出誨人不倦的品質,而擔心“誨人不倦”孩子們不易理解時,又是小婷站起來說:“老師,您辛勤地教育我們,您就是一個誨人不倦的好老師。”聽課的老師頻頻點頭,我也好一陣激動:“謝謝你,老師會努力的!”
這是一節不錯的課。我懸著的心放下了:“謝謝同學們,下課。”
可真的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講臺旁一下子圍上來一圈又一圈的同學。他們已全然不顧在眾多聽課老師面前的規范,他們意猶未盡,滔滔不絕地延續著課堂上的精彩:
“老師,孔子拜的老師不止老子一個,我知道他跟師襄學過琴,拜過小孩子、漁夫為師,哦,還拜過動物為師呢。”
“老師,我還會背孔子的其他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老師,孔子真了不起!我好想到他的故鄉曲阜去親眼看一看孔府、孔廟、孔林。”
“老師,我還知道孟子也是一個大思想家,他的觀點和孔子差不多。”
“啊,我們中國古代文化太偉大了!”……
是啊,孩子們太想表現自己了。于是,我提議,本班將舉行一次手抄報展覽,繼續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發現,也可以再去收集其他先賢如孟子,莊子,墨子,孫子等的資料。手抄報的名字就叫“中國古代文化的巨人”。
腦海里清晰地回蕩著《孔子拜師》課堂上學生給我“誨人不倦”的評價,我也一直為文中先圣們的高尚品行而感動。打開孩子的“成長記錄袋”,撫摸著一張張稚嫩又充實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巨人”手抄報,我忽然悟出:我不也正在“拜師”么?——求知若渴的孩子們,散發著濃濃人文氣息的文本,全新的教育理念。
反思一得:孩子們的學習潛能是巨大的,從他們身上我得益匪淺。《孔子拜師》的人文內涵讓我感動,她提供了我和孩子們共同感受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的平臺。本課的教學過程一直是師生在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生生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主動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借助文本,立足課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綜合性學習和運用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是我們每位教學實踐者的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