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實錄
生: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一個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這就是古詩的魅力,,正當詩人沉浸在晴天的西湖美景中時,忽而天空漂過了一片雨,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雨中西湖。
三、讀詩句,悟詩情
師:如果你在這樣的美景中暢游,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
師:縱使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我們的贊美之情。但是詩人卻將他的感受濃縮在一句詩里——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再讀,你明白了什么?
生:他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師:西子是誰?——生答-------
師:西子是春秋時代的一位美女,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個是人。一個是景。蘇軾怎么會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較呢?(待改)
師:為什么蘇軾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這里,我們首先有必要認識一下“西施”這位美女!
(播出“西施”圖片,師講“西施”的故事)
西施又叫“西子”,是越國一位有名的美女。
師:“西湖”和“西子”之間有什么相通之處呢?
(請生自由說,適時點拔:“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個“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美,誰還愿意讀這首詩,讀出“美”的感覺。
問:“西湖之景”美在何處?(生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之景”妙在何處?(生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西湖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景色都是那么奇異美麗,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還是那么美麗動人。所以詩人不禁詠出了這樣的詩句,讀——(生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課件放大)
師:一個美妙而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你能讀出這種美麗的神韻嗎?(配樂讀)
想像:假如此時你就是蘇軾,站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你會想些什么?(請學生自由發揮)
此時,蘇軾站在西湖邊,欣賞著美麗的湖光山色,他醉了——(生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時,我站在西湖邊,欣賞著美麗的湖光山色,我醉了,讀——
此時,你站在西湖邊,欣賞著美麗的湖光山色,你醉了,讀——
四、回歸詩題
師:現在,就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詩題,這是蘇軾在什么景象過后吟出的詩句?
生:出太陽然后下雨。
師:在哪里?
生:在湖上
師:他只是在觀賞景物嗎?
生:還在飲酒
師:他醉了嗎?
生:沒有醉
師:但我覺得他醉了
生:對!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師:就讓我們和蘇軾一樣帶著一絲醉意,聽著一首小曲,看著一池美景吟誦這首千古絕句吧!
生:男女對讀
師:能背嗎?
師:同學們,放下書站起來大聲地吟誦一番,
學生大聲讀。
五:擴展延伸(還待修改)
《飲湖上初晴后雨》堪稱為“西湖”之絕唱,但它僅僅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一粒很小很小的沙,在中國的古代詩歌中,還有許許多多寫景的古詩。
請看:(大屏幕出示;播放音樂)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老師:請坐。同學們,詩的美就美在他的音律動聽,還美在奇妙的想象,所以蘇軾才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以李白才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時在詩中像飲湖上初晴后雨描寫美景的詩非常多,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景色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