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生:(默讀1-4自然段)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問題。其余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
生:發(fā)明家和朋友比賽,他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忽然想到,要是盾大得像一個鐵屋子就好了。然后一想,這樣自己就變成了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還得有進攻的炮口和槍口。然后一想,還得安上輪子和履帶。
師:大家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這個習慣很好!誰來評一評?
生:王x說得很完整,很流利。
生:他聲音很洪亮,全班同學都能聽到。
師:咱們班的同學能這樣由衷地稱贊別人,不錯!
生:他有的地方說得有點羅嗦,不很清楚。
師:為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呢?
生:(說不出來)
師:哦,你感覺到了,但說不出來。誰幫他來說說,為什么讓我們有羅嗦的感覺?
生:王x一連說了兩個“然后”,要是能把后一個“然后”改成“最后”就不羅嗦了。
師:你不但會傾聽,發(fā)現(xiàn)同學說話中的紕漏,更會幫助同學糾正,很好!劉老師也認真聽了王x同學的發(fā)言,他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個帶“然”字的詞語——忽然,這一點很關鍵!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
生:(瀏覽勾畫后)有三個:忽然、固然、當然。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
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生:(讀上述句子)
師:這三個“然”字詞在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生:“忽然”說明發(fā)明家的想法是一下子產生的。
生:忽然是很快,一瞬間的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fā)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
生:固然是雖然的意思。
生:固然是本來的意思。
師:“固”是本來的意思。“然”呢?
生:(沒有人舉手)
師:那,我告訴大家吧,“然”是“這樣”的意思。“固然”就是本來這樣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固然”重點不是說明鐵屋子好,而是要說什么?
生:鐵屋子好是好,“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
師:“固然”和“卻”連在一起,重點是在講“卻”后面的意思——“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怎么辦呢?
生:在鐵屋子上開一個洞,作槍口或炮口。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fā)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
生:“當然”是理所當然的意思。
生:“當然”是應當這樣的意思。這里指理所當然要安上輪子和履帶。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fā)明家想法的延伸。
出示:
忽然……固然……當然……
師:剛才,同學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了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說說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說說。
生:(同桌互說互聽)
師:誰來對全班同學說說?
生:發(fā)明家和朋友比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他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忽然,他想:要是盾大得像一個鐵屋子就好了。可是,這樣固然安全,但自己卻變成縮在殼里的蝸牛或烏龜。對了,還應該在鐵屋子上開一個小洞,伸出進攻的炮口和槍口。當然,鐵屋子還要會跑,得安上輪子和履帶。
師:說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課文1-4自然段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課文的題目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