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生:(齊讀)
生:我還從“龐然大物”這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你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
生:(朗讀,突出“龐然大物”)
生:我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次。
師: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
生:頭一回。
師: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 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
生:(朗讀)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自由練習練習吧。
生:(學生自由練習后,齊聲朗讀)
(四)感悟表達之需
師:同學們,當時的情境的確如此,劉老師從當時的一份報紙中看到這樣一段更為詳細的報道,請自由讀一讀——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國的索馬河畔(pàn),大霧彌漫,英國軍隊將一種鋼鐵“怪物”投入戰場,只見它大搖大擺向德軍鐵絲網和戰壕(áo)密布的陣地沖去,德軍慌忙集中大量的機槍向它射擊,可是槍彈都從鋼鐵裝甲上紛紛滑落,德國兵嚇得屁(pì)滾尿(niào)流,紛紛逃竄(táo cuàn),英軍乘勢占領了德軍的陣地。這種大顯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戰場上使用的坦克。
師:大家讀了這段話,都在笑,笑什么?
生:我笑德國兵“屁滾尿流”。
師:你覺得它生動、形象,所以好笑。
生:我笑“紛紛逃竄”。
生:我笑他把坦克比作“鋼鐵‘怪物’”。
生:我笑“只見它大搖大擺向德軍鐵絲網和戰壕密布的陣地沖去”。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這一段話寫得很具體、生動、形象!我也這樣認為。可是,為什么課文不這樣寫,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個字來寫?
生:(這個問題讓全班同學陷入沉思)
師:大家看看課文的“眼睛”,再想一想。
生:課文主要是寫發明家將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坦克,而不是寫打仗,所以只是簡單地寫一寫坦克大顯神威就可以了。
師:你體會得真好!的確,文章什么時候該詳,什么時候該略,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大家才上三年級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不簡單。
(五)品味作品之道
師: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圍繞題目寫了什么?請齊讀——
生: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生:“誰”指坦克。
師: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
生:可以指空調,因為空調是將電風扇和烤火爐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的。
師:“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生:人們根據鳥飛行的優點,發明了飛機。
生:人們學習鴨子的優點,發明了船。
生:橡皮鉛筆集合了鉛筆和橡皮的優點。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生:可以指人。
師: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小組討論后進行學習匯報。
生:我希望把劉x數學成績好,謝音樂成績好的優點集于一身。
師:這樣,你的成績一定很優異。
生:我希望像王那樣能寫一手好字,像葉那樣畫出很美的圖畫。
師:這樣,你長大了也許能成為書畫家。
生:我希望把雷x助人為樂的精神和肖刻苦學習的精神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