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 教案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1.帶著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匯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果提出的是詞語方面問題,老師要帶領學生找到其出處,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是其它問題,老師告訴同學們講讀課文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五)作業。1.抄寫生字、新詞。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一)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且歸納段落大意。(三)朗讀課文。二、教學重點(一)理解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并受到教育。(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三、教學難點理解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二)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1.小聲讀課文,每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1)自然段:科利亞剛學數數,數了十步就挖坑。(2)自然段:科利亞埋木匣的經過。(3)自然段: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4)自然段:四年過去了,科利亞上小學了。(5)自然段:媽媽帶科利亞回到故鄉。(6)自然段:科利亞的媽媽挖出了箱子。(7)自然段:科利亞沒有挖到木匣。(8)自然段:小伙伴們以為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9)自然段:科利亞很自信,并且以為沒挖到木匣肯定有原因。(10)自然段:科利亞動腦筋,認真思考知道沒挖到木匣的原因。(11)自然段:科利亞挖到了木匣。(13)自然段:科利亞從挖木匣中得到了啟示。在歸納自然段主要內容時,引導學生用“誰,干什么”的句式,組織語言,再回答。2.再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3.再默讀課文,按照以上寫作順序,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1)學生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合并自然段給課文分段。(2)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合并自然段并且給課文分段的。(3)學生匯報:一段是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是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是13自然段。(受到啟示)在學生匯報分段結果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出為什么這樣合并自然段分段?以此,培養學生分段的能力。第1自然段寫挖坑,第2自然段寫埋木匣,第3自然段寫為什么埋,這三個自然段都是圍繞著埋木匣寫的,所以分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