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科利亞的木匣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
3、懂得事物總在不斷發展變化。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
教學難點:懂得事物總在不斷發展變化。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
1、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2、你把最喜歡的玩具放在哪里?3、要是你最喜歡的玩具找不到了你會怎么樣?
一、質疑導入
科利亞把心愛的木匣埋了起來,四年過去了,他要把木匣挖出來,你知道他是什么挖的嗎?
二、研讀“挖木匣”
1、仔細讀讀“挖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⑴、讀句子發現句子中用了5個“挖”,體會。
⑵、體會他挖地很認真、仔細。
⑶、體會他很想找到匣子,借助句子: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設計理念〗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運用動作詞,以達到最佳效果。
⑷、體會挖不到。(板書:挖不到)
2、引導換位思考:你是科利亞,你會想什么?
3、排除其他可能性,找到最終答案。
a、討論第一種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⑴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后與小伙伴們說的話。
出示對話:伙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⑵、科利亞有沒有聽他們的話,他怎么說的?
出示對話: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⑶、情景角色朗讀。
b、討論第2種可能性: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⑴、找媽媽挖到木箱之后說了什么話?
出示句子:她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⑵、體會高興,排除算術不管用。
c、歸納排除,得出結論: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出示句子:突然他笑起來,對伙伴們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⑴、示意圖理解。
⑵、體會讀。
⑶、配合填空練習
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十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十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五 )步,他一下子就( 挖到了木匣 )。這是因為( ? )
〖設計理念〗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上臺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幫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三、結合生活,深化道理。
1、說說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
2、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3、學生小練筆。
時間一天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