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言語訓練片段
燕子在我手心瑟瑟發抖,縮成一團,眼睛半開半閉,好像在說:“快救救我,我堅持不住了。”怎么辦?怎么辦?我腦子飛速旋轉。對,媽媽不是呵氣為我的手取暖嗎?這辦法好,我毫不猶豫把快凍僵的燕子放在嘴邊,不停地呵氣。“快,把燕子放在保暖袋里。”媽媽把燕子小心地抱在懷中,像抱著小時侯的我。
接著,我們又在石縫里找到了兩只,是爸爸發現的。但他手太大,伸不進去,還是由我出馬。挽上袖子,咬牙忍住刺骨的冷,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因為洞口太小,手又凍麻了。難道放棄嗎?這可是兩個小生命啊!“堅持住,一定成功。”我對自己說。當許多的燕子終于舒服地躺在保暖袋中時,媽媽親了我一口,表示對我的獎勵。
【教學反思】
有許多的老師都認識到結合閱讀課文進行言語交際訓練,是對每單元一次口語交際、習作的很好補充,不僅增加了動口、動筆次數,也深化了對課文理解和感受。但往往會留于形式,走過場,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水平。三年級是系統學習習作的起始階段,教師更不應放松每次“黃金時段”,進行細致的指導、講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言語水平。
課堂剛開始階段,我高估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沒做任何指導,讓學生看圖自由創作。結果只是簡單再現了畫面內容,不能反映天寒地凍時尋找燕子的艱難,不能反映出小貝蒂博大、堅韌的愛心。于是,我利用“情景再現”,演一演尋找燕子過程,注意觀察貝蒂的動作、神態。重點一環是“記者采訪”,一步步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出整個尋找過程,特別是心理活動。第二次修改潤色后,學生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起色,不但注意到了神態、動作,也有了語言與心理活動的描寫,甚至有第一人稱的自述,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