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本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本文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2.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小村莊消失的過程和原因。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山谷中,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的圖片.(課件一)
你覺得這個小村莊及周圍的環境怎么樣?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中是怎樣描述這個小村莊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 畫出并體會優美的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2. 讀出小村莊的美麗.(花樣讀)
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可是最后卻消失了,什么都沒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齊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課件二:一片荒蕪的場景)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個小村莊到底是被什么毀滅的?
(這時同學們有的說是被村民,有的說是被斧頭……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請同學們默讀第2---4自然段.思考: 這個小村莊到底是被什么毀滅的?
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質疑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為村里人砍樹.,山坡上才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你從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樹的?
(課件三)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2)相機指導理解用詞:
a. “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