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四)創新素質培養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創新思維和創新想像。
教學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本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學生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三)重點、難點、創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重點:
1.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點:
1.通過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2.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創新點:鞏固與創新運用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言,談感受,表現自己對環境保護的感悟。
空白點:
多處設置空白,主要體現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學內容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新教學程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疑。
2.教師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里住著幾十戶人家,靠著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么樣?(板書)那么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