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會認8個字,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教學重點:懂得要保護大自然。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讓學生預習本課。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前老師讓大家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本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談。
師:本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小村莊從美麗到消失的全過程。
二、初讀:
1、自讀。
師:請同學自己默讀課文,來感受一下小村莊前后
變遷的全過程。
2、抽生讀
師:誰想站起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生:讀。
三、深入感悟
1、學習第一段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很留戀小村莊往日的美麗,那時它的環境是怎樣的呢?誰想來說一說,并且來讀讀這一段?
生:讀。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插圖,早先的小村莊確實很美麗,那里環境優雅、美如畫卷,如果那里的人們能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多么舒心哪,誰想再來讀一讀這一段,享受一下小村莊的美麗。
生:讀。
2、學習第二段。
師:可是這美麗的小村莊卻伴隨著人們生活中斧頭的出現發生了變化,它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生:交流并朗讀本段。
師:相機引導生理解下列的詞語:
“誰”、“兩個誰”、“拎”、“一棵一棵”、“再現……裸露”。
3、學習第三段。
師:村里的環境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可是盡管如此,人們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仍然豪無肆意地過量采伐,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他們憑借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又在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朗讀。
師: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詞語:“不斷……不斷……”、“變成……變成……變成……”。
師:誰想再來讀一讀,要讀出對樹木大量流失的惋惜。
生:讀。
4、 學習第四段。師:人們在盡情地無休止地享用著樹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可是由于人們的過度地砍伐樹木,導致了土地大面積地流失,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最后致使一場大雨過后,小村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多么可悲?讓我們齊讀這一段。
生:讀。
師:啟發學生自己理解“還”、“大雨沒喘氣兒”、“咆哮”。
師:誰能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讓我們感受一下洪水的無情,感受一下“村毀人亡”這令人痛惜的場面。
生:讀。
5、拓展思維。
師: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連同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就這樣消失在了洪水中,小村莊的命運讓我們沉默,讓我們嘆息,可是這樣的結果又是誰造成的呢?
生:交流。師:是生活在那里的人們,是他們自己的錯誤行為,是他們自己親手葬送了自己美麗的家園。
6、 學習最后一段。
師:誰想來讀最后一段?
師生共同分析“什么”、“一切”兩個詞語的含義。
師:課文中出現了幾次“鋒利的斧頭”?為什么
要強調“鋒利”二字?
生:交流。
師:表明了人們對森林破壞的殘酷無情。
7、 拓展。
師:此時此刻同學們想對小村莊里的人們說些什么呢?
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