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賣木雕的少年》。
一、說教材:
《賣木雕的少年》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也是本單元關于國際理解和友好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出少年那美好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熱情贊揚了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純真友誼。
二、說設計理念:
1、《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不光要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更要注意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因此,發揮學生的潛力,再現情景,構建充滿活力的教學體系是本課的一個重要設計理念。
2、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切從學情出發,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實踐性、互動性的特點。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結合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鞏固文中的四字詞語,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的句子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文本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遺憾”和“朋友”,通過采用情境導入、品讀感悟、質疑探究、創設情景的教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二)學法:
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過程引導學生讀、思、踐、賞、悟,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共分為五個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旅游情境,走進非洲:
第二板塊——把握文章脈絡,初識少年;
第三板塊——品讀初次見面,體會“遺憾”;
第四板塊——研讀再次見面,領悟“朋友”;
第五板塊——拓展想象空間,深植“友誼”。
第一板塊——創設旅游情境,走進非洲:
我創設情境:同學們,我們乘坐的是飛往非洲贊比亞的航班。現在我們來到了非洲南部的贊比亞。讓我們一起領略那里的獨特風情吧!(出示圖片)這是舉世聞名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在景色壯觀、游人如織的大瀑布不遠處,有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他的故事。(此時板書課題:賣木雕的少年)